私募基金公司疯狂“抢人” 网络传销大行其道
目前,在深圳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日益增多,而不少公司披着私募合法外衣行非法集资之实,已到了必须规范的时候。同时,记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在这类公司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简称PE)网络传销模式盛行,操作者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募集到巨额资金,以快速达到“上市”的目的,而不少投资者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和理性判断,殊不知,这样的私募运作模式不仅违法,更有随时“崩盘”的危险。
乱象
1 私募基金公司“疯狂抢人”
记者此前在调查深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乱象过程中,时常遇到投资人“争相拉拢”。他们会私下向记者透露,到某公司投资将获得“丰厚回报”,这些回报通常会分为两种:其一是“静态收益”,即向私募公司缴纳一定数额的投资后,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封闭期”后,投资者将会每月得到不同的利息收益;其二是“动态收益”,即通过市场运作带来的收益,这被他们看作潜力巨大的财富空间。
而记者被这些投资人灌输最多的理念就是,想要发财,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来“搞定”,并且“轻松得很”。在一次记者参加的活动上,十几位老人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在做“私募”,公司的项目都很不错,完全可以做、放心做。
据记者了解,当投资人在向这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投资后,接下来,投资人主要的业务就是“四处拉人”。他们大都直言不讳地说,只要拉进来一个人,根据公司的奖励制度,就可以给自己带来“不菲”的回报。问及究竟有多少钱可以拿到手,他们说,通常公司会给予5%到10%的介绍佣金奖励。一位张姓老人兴奋地告诉记者,比如介绍一个投资50万的客户,就可以从中获得几万元的收入。他说,这对于个人和公司都会带来利好,可谓“一箭双雕”。“现在并不难,因为有大量的投资者正在寻找投资项目,关键看自己怎么去做工作。”
在记者的暗访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几名投资人和记者在一起,他们都会争相推荐自己所投资的公司,他们会当面小声告诉记者,“你不要去理睬他们,你到我这里来就行了。”
2“网络传销”模式大行其道
投资者之所以采取这样疯狂的“拉人”行为,基本上缘于不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的制度设计。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私募公司正是利用了投资者逐利的心态,而这些公司也时常由于种种原因,急功近利,不顾法律约束,铤而走险,两者一拍即合。
根据记者长期的调查发现,这些公司采取的模式除了给予“拉人”奖励外,另外一种主要方式是金字塔模式的传销滚动发展,他们企图在最短时间内聚集到巨额的私募资金。
在深圳罗湖某招待所的二楼,这里存在着一个“PEC国际俱乐部”。投资者陈先生告诉记者,这家打着加拿大资金背景的PE公司,只要拉来一个人就能拿到2100元,拉第二个人可拿到7000元,之后就是每个5040元。同时,“你介绍的人越多,就能按照不同的级别拿到更高的收入,即使你后面的介绍者和你是间接关系,也同样可以拿到不同的点数分成。”
当记者提出要前往该公司看看时,陈先生说,公司在香港也有点,在深圳只是租了一间办公室,地方很小,就两个人,一个负责市场业务,一个则做其他方面的事情。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在市场运作上都采取了“网络传销”模式,对此,公司营销人员和投资者都彼此心照不宣。在双方利益的共同点上,他们得到了一致的契合,于是,这类现象一直成为私募行业的“顽疾”:他们在“雷区”之下大胆前行,只要“公司安全运转”,其他关乎法律的东西似乎都不重要了。对于记者提出质疑“采取传销模式违法”时,一位自称长期从事PE业务的经理不屑地说,“现在大家都是这样做,这是行业里的普遍行为,没什么了,看准了就行。”
3“可以去变通,我给你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