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辽宁瓦房店市暗藏多个非法传销组织 参与者过万 |
作者:翟丙军 文章来源:半岛晨报 点击数 452 更新时间:2011/7/14 11:52:18 文章录入:admin |
|
东山公园一带暗藏多处传销窝点
个别房东涉嫌故意留容传销组织
核心提示:在瓦房店市,生活者逾万名这样的社会边缘人:他们来自天南地北;他们怀揣快速暴富的狂热梦想;他们喜欢高谈阔论成功学,然而却口袋空空、生活窘迫;他们看上去谦和友善,但在友善的外表下全是骗人的心计与数不清的谎言;他们中间多数是年轻人,但却在毫无意义地挥霍着大把的青春;他们像一具具被掏空了思想的行尸走肉,在空洞的口号与不切实际的发财梦想中直线堕落。
这些人就是传销者,一群可怜的“经济邪教”受害者,同时也是可恨的“经济邪教”帮凶。
第1日:
潜入传销组织,体验他们清苦的生活
与传销人员在公园接头
7月10日,西山公园里。凉亭下,一位老人用二胡拉奏着曲调凄美的《二泉映月》,附近山坡上,偶见一些操外地口音的年轻人在散步或交谈。当地居民几乎都知道,这些经常出没在公园里的外地青年,多数是传销人员。
中午时分,两个外地女孩出现在公园里,她们中一个叫金玲(化名),来自湖北武汉,另一个姓魏,来自福建泉州。金玲两个多月前误入这个传销组织,被洗脑后坚信干这行能赚大钱,于是积极主动为传销组织“拉人头”。金玲远在家乡的父亲,此时已经患肝癌晚期,急于想见金玲最后一面。
记者在金玲家人的帮助下,伪装成一名来自河北的商贩,取得金玲信任,成为她拉来的下线。
在传销组织中,拉下线进传销组织的人,叫做邀约人。跟金玲一起来与记者见面的魏姓女孩,是负责配合金玲引诱记者入圈套的人,在传销组织里,像魏这样的角色非常重要,叫做付出人。据了解,传销组织中有一项“人帮人”原则,这个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通过拉自己认识的人进来做传销,让别人帮自己赚钱;二是指每当有新人进来时,所有传销人员都有义务帮助邀约人去拉笼欺骗新人,用他们的行话说,就叫做“做付出”。
为取得新人信任,付出人与邀约人会装出非常热情的样子,投其所好地与新人攀谈。这种热情攀谈有两种目的:一是为了让新人放松警惕;二是借机了解新人的家庭状况、工作经历与心理防范程度,然后将这些情况提供给组织里的小头目,小头目们会参考这些情况,开会研讨如何诱惑这名新人尽快成为他们的传销人员。
与这两名女孩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后,魏姓女孩借口去上卫生间,实则是向上级小头目汇报情况。10多分钟后,魏回来与金小声交谈几句,然后表示她家里有些事情,要回去处理一下。
通常而言,如果付出人不邀请新人去家里玩,那就证明他们对新人的身份起了怀疑,所以记者当时有些紧张。不过,事后才得知是虚惊一场,原来魏所居住的那个传销人员宿舍里,临时又来了两名新人。按他们的规定,一处宿舍里最多只能住两名新人,所以只好将记者调整到另一处宿舍里去居住,于是也就需要更换付出人了。
没过多久,一个叫做刘燕的江西赣州女孩出现了,这个女孩在传销组织中,属于主任级别的骨干成员,也是记者的新付出人。在交谈中,刘燕自称是富家女,金的“闺蜜”。并称她舅舅在瓦房店开着一家大型工厂,想邀请记者到她舅舅家玩两天。
传销者的生活十分清苦
刘燕将记者领到位于文兰办事处南环路附近的一座小区里,据了解,在这个并不大的小区里,至少有5处以上的传销人员宿舍,每间宿舍里住着20多名传销人员。
在来的路上,刘燕谎称舅舅的新房正在装修,所以只能先到舅舅厂里的工人宿舍住几天,条件比较艰苦。事实上,尽管记者事先就已知道传销人员的住处十分简陋,但真的走进传销人员宿舍时,还是被眼前所看到的情景吓了一跳。
南环路82号楼4单元3楼,这是一套30多平方米的、未经装修的两居室清水房,裸露的水泥地面上,铺着一层塑料垫,传销人员就睡在这上面。屋子里没有床,家具只有一张沙发和一张小桌子,沙发供窝点里的头目睡觉用,而小桌子上则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杯。
厨房里,堆着一些茄子、土豆和大头菜,狭小的卫生间里,抽水马桶已坏,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一旁的墙上钉着一块木板,上面摆放着20多把牙刷和一些劣制洗漱用品。每个人回到窝点后,都要先进卫生间打一盆水洗脚,然后才可以进入卧室。
通常在20时之前,传销人员不准回宿舍,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惊扰到邻居,只有邀约人带新人回来时,可以例外。
进入窝点后,金开始做饭,刘燕热情地邀记者下象棋。在传销人员宿舍里,不准有电视、电脑与报纸,这是为了让传销人员尽量不接触外界信息。他们唯一能看到的读物是各种各样的励志书籍,而娱乐方式也只有打扑克、下象棋和听手机里储存的歌曲。
为了节约伙食费,传销人员一天通常只吃两顿饭,一次是11时30分吃午饭,另一次是20时30分吃晚报。他们平常吃饭时只有一个素菜,不过每当有新人来时,第一顿饭稍丰富一些,会有一至两道荤菜,这顿饭叫做安心饭。记者在这里吃到的安心饭有3个菜,分别是烧茄子、炒大头菜和土豆炖鸡架。
这个窝点里的大头目姓江,大家都称他江主任,只有21岁,湖北黄冈人,他谎称是刘燕舅舅工厂里的主任,实则是传销组织里的重要骨干成员。吃饭时,江可以盘腿坐着吃,而其他人则必须跪成一圈吃,这是出于对大头目的礼貌与尊敬。
有人负责把大家的饭盛上来,大头目要先说一声“大家辛苦了,吃饭吧”,接下来大家才可以动筷子。不过,在大头目没有吃完之前,众人不可以多夹菜,以免大头目的菜不够吃。此外,为了烘托餐桌上的“愉快氛围”,在吃饭过程中,大家要轮流讲一个故事或者笑话。并且吃完饭后,每个人还要举起碗说一声:“我吃完了,请你们慢用。”
吃过饭之后,就要马上洗漱睡觉。之所以要早早睡觉,原因有两个:一是传销人员每天早上要5点钟起床去上传销课,必须早睡才能早起;二是晚上打扑克、下象棋或者聊天,怕会影响到邻居休息,那样的话邻居有可能向公安机关举报。
对于刚进入传销组织的新人来说,睡觉是一件“苦差事”,因为这里面的被褥实在太脏。床单已经脏得看不出本来的颜色,被子也都散发着怪味,并且被子的数量还不够多,只能两人合盖一条。更要命的是,这个传销窝点里有16名男性和7名女性,分成两个宿舍,而男宿舍里只有头目可以睡在沙发上,剩下15人全得挤在只有10多平方米的地板上,人挤人,几乎都无法翻身。
第2日:
进入传销课堂,目睹他们的荒唐与狂热
传销课上的“变味成功学”
传销窝点里的简陋环境,一般会让新人感觉很不适应。为了分散新人这种不适应感,传销者们会自觉陪新人聊天、讲故事、到附近公园散步等,通过细心关照,让新人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这也是传销组织惯用的招术之一。一旦有新人进入传销组织,周围传销人员讲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举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目的就是诱骗新人入行。
当然,诱新人入行的最有效手段还是听课。付出人与邀约人会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将新人骗到课堂里来。记者调查了解到,在瓦房店市,传销组织的授课地点约有10余处,大的能容纳两三千人,小的也能容纳千余人。有的地点较为隐蔽,也有的就在居民区中间。这些传销课堂,多数都集中在东山公园周边区域。
刘燕与金玲带记者来的这个传销课堂,距东山公园不足千米,课堂旁边就是一座大型农贸市场。这里有20余间教室,每间教室里能容纳百余人听课。
传销课共分3项内容:第一项是“经济课”。由一名讲师讲授如何通过“拉人头”与“直销”让大家快速暴富,以及怎样才能从一名业务员,在极短的时间里升级为总经理。在这个传销组织里,人员构成共分5个级别,分别是:业务员、主管、主任、经理、总经理。按照讲师介绍,只要用心做,5个月就可升到总经理级别,享受23万多元的月薪,这项授课内容每天都要重复讲一遍。
第二项是“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由一至两名刚刚升级为主任或经理级别的传销人员登台,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鼓励其他传销人员努力不择手段地“拉人头”。
第三项是“自我介绍”。由于每天教室里都有新面孔,为了互相认识,授课阶段进行完毕之后,主持人会让每名听众都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家乡,以及现在是否已经加入了传销组织。每个人做完自我介绍后,台下的人就会一齐鼓三下掌,然后高喊一声“欢迎、欢迎!”
记者在听课中感受到,这里灌输给大家的主要是一些“变味的成功学”,同时鼓吹自己是正规企业,这种“直销”模式已获得国家批准,列入“国家扶贫计划”等赤祼祼的谎言。
课堂气氛非常狂热
在每间授课教室里,除了有讲师外,通常还都会再配一名主持人与一名纪律老师,主持人负责调动现场传销人员的情绪,纪律老师负责看管传销人员不得随意走动和接听电话、使用录音、录像器材等。
在授课过程中,主持人会适时打断讲师的话,然后调动大家鼓掌、喊口号,时而指挥大家一起高唱励志歌曲,使整个课堂气氛充满了盲目的狂热。传销组织每天授课两次,第一次是早上6时至9时,第二次是下午16时至19时。
传销组织授课期间,讲师高亢的讲课声与传销人员的鼓掌声、口号声、歌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附近居民显然对这种场面已司空见惯,有些见怪不怪了。
按现行法规,明知对方是传销人员,还向其提供容留场所的,最高可被罚款50万元。但事实上,这里的居民却大都不以为然,继续将房屋出租给这些传销组织使用。
第3日:
逃出传销窝点,瓦房店传销乱象何日休?
外来传销人数过万
记者在传销组织里卧底调查期间,每天都能看到很多全国各地的被骗者来到这里,同时每天也能看到许多新人被传销组织洗脑,进而成了这个“经济邪教”中的一员。
传销组织的讲师们公开宣称,目前在瓦市从事传销活动的人数已达10万多人。不过记者经多方调查后统计,实际人数应该远远没有传销组织宣称的那么多,但也已达到了1至2万人。这些人中,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年龄最大的已有70多岁。从事传销的主力人群年龄,多为20岁至45岁之间的青壮年。
这些传销人员中,大部分来自四川、江西、湖北、福建、河北、河南等6省的农村地区,他们在加入传销组织之前多数是在外地打工,后被亲属、同学或者工友骗到了这里。
在瓦市的这些传销人员,每天除了听课与拉下线之外无所事事,而传销组织又要求他们不到20时以后不得回宿舍,所以这些传销人员听课之余的大部分时间,只好在东山公园、西山公园与八三广场等地点闲逛。上述这些地点,已经成为传销人员聚会的主要场所,每天都能看到大批传销人员在这里游荡。
记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2007年以前,瓦房店还不是传销组织的主要聚集区,只有少量传销窝点,人数并不多。但自2007年以后,这里成了传销组织的重点发展区,短短4年多时间,已发展起过万人的传销队伍,并且人数仍呈上升趋势。
新人被传销组织成功洗脑后,通常会交纳29000元钱,购买传销组织10套化妆品。但实际上,传销组织并不会给传销人员任何商品,交纳的这笔钱其实就是“人头费”。也有不少被骗来的人警惕性较强,发现被骗后不肯掏钱,这时就会受到传销人员的严密监控,甚至是非法拘禁。
不过,自2010年12月以后,非法拘禁这类情况有所减少,起因是一名被骗入传销组织的小伙儿半夜逃跑,结果不慎从5楼摔下,造成重伤。事后警方拘捕了一批传销人员,这也使得传销人员在事后总结时意识到,非法拘禁他人的做法要承担较高风险,不宜多用。此后,再面对那些不肯上当交钱的新人时,传销组织改用软磨硬泡的策略,鼓动不肯上当的人可以先交2900元,购买一套化妆品试一下,然后就可以回家等着发大财。多数不肯上当者会选择这种花钱免灾的方式,交给传销组织2900元,然后匆匆逃离。
传销乱象何时治理?
7月12日,记者已在传销组织卧底3天时间,按原计划,记者还将继续调查下去。然而情况却临时出了变故。金玲的父亲病情恶化,其亲人恳求记者必须马上将已被洗脑的金玲带出传销组织,这样才能赶得及让金玲与父亲见最后一面。
面对这种情况,记者只好结束卧底调查,于当日中午在接应人员的帮助下,将金玲从传销组织里解救出来,并顺利帮助金玲进行了反洗脑,将已经悔悟的金玲送上归乡的列车。
可以预见,金玲的生活将回归正常,但在瓦市,仍有过万名疯狂的传销人员,还在做着虚幻的发财梦,继续着行尸走肉般的人生。瓦市的传销乱象何时才能得到彻底治理?针对这一现象,记者咨询了市打击传销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
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瓦市的传销现象,已经引起国家和省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过去这里的传销乱象之所以屡禁难绝,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力不足;二是当地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故意给传销人员提供容留场所;三是缺少法律支持,导致打散了一个传销窝点后,这些人员很快又会重新聚到一起,打击效果不佳。
现在,制约“瓦市传销乱象治理难”的几个“瓶颈”问题,正在逐一得到解决。首先是在市打传办的组织协调下,已建立起“多部门联动共同打击传销活动”的应急机制,解决了管理人力不足的难题;其次是通过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已经让当地一些群众意识到,容留传销人员是一种违法行为;第三是随着“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列入刑法,制约打击效果的法律难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有法可依了,在今后的打击非法传销活动中,将会逐渐呈现出端掉一个窝点,就能判刑一批、劳教一批骨干成员的态势,从而让传销组织大伤元气,无力死灰复燃。”这位工作人员乐观表示,瓦市的传销乱象,有望在年内得到彻底根治。
营救误入传销组织的湖北少女
21岁的湖北少女金玲(化名),两个多月前被同学骗入瓦房店的传销组织,做起了不切实际的快速发财梦。然而就在此时,他的老父亲被查出患肝癌晚期,可能不久于人世。老父亲急于想见女儿最后一面,可已被洗脑的金玲却误以为老父亲并非真病,而是想骗她回家。
家人多次劝说无果之下,金玲的男友杨一(化名)只身来连,向本报求助。得知这一情况后,记者在杨的协助下,于7月10日与杨一起潜入传销组织,并与负责在外接应的同事多次联系,精心部署,于7月12日中午将金玲安全带出传销魔窟。
突变:连出意外,换了3个接应地点
7月12日中午,东山公园,有雾。公园后边有一座小山包,传销者们称其为“光明顶”,每当中午没有传销课时,传销人员就会三三两两聚集在这里,从山包上远眺瓦房店市内风光,心理暗示为“看到前途的光明”,以此来给自己打气。
记者和杨一、金玲并排坐在山包上,杨不时会焦急地瞄一眼手机上的时间。“你同事的车子来了吗?”趁金玲不注意时,杨小声问了一句。事实上,此时记者的心情与杨同样着急。
营救金玲的计划,是在7月12日凌晨商定好的。原计划在距传销教室不远的农贸市场门口进行。但无奈赶上很多传销窝点出来采购,市场内传销人员比较多,不能够确保安全。于是,马上又改为事先定好的第二方案,打算以买睡衣为由,骗金玲到市内一家商场,然后在商场门口将金玲带走。可是,让杨一与记者没想到的是,我们两个共同的“付出人”刘燕突然生病了,于是刘燕叫我们不要去商场了,而是在窝点附近转一转,不得远走。
已被洗脑的金玲坚持听刘燕的话,不肯去商场,无奈我们只好临时改变计划,让同事到东山公园门口接应。可偏偏不凑巧的是,同事在驱车赶往东山公园的路上,前方出现了一起严重车祸,导致道路无法通行,以至于迟迟不能赶来接应。
就在记者与杨一心急如焚之时,偏偏刘燕又打来电话,让我们赶快回窝点。眼看第三方案又要作废之时,突然事情起了变化。原来,前来接应的同事为了赶时间,已经联系到了本报驻瓦房店记者,他们利用驻站记者道路熟悉的优势,在金玲走出东山公园大门的那一秒钟,及时赶到了接应地点。
营救:摆脱传销人员,将少女架进车
看到接应车辆出现,记者示意杨一带金玲朝车辆方向走。但不凑巧的是,接应车辆停在了公园门前广场的左侧,而传销窝点却在广场右侧。此时,金玲身后约30米处还有两名传销人员,如果强行将金玲架上车的话,这两名传销人员可能会上前阻止,甚至会引发肢体冲突。
情急之际,记者突然看到接应车辆旁边有一家小超市,于是记者以买矿泉水为名,将金玲引了过去。等她刚一走近接应车辆,大家配合杨一,迅速将惊慌挣扎的金玲架进了车里。然后,本报驻站记者开车在前方引导,带着接应车辆快速驶离现场。
被架上车的金玲一开始拼命呼救,经记者亮明身份后耐心劝说,情绪才逐渐平稳下来。
结果:反洗脑成功,少女踏上了归程
12日15时,记者又驱车将金玲带到了市打传办,由打传办的警官对金玲进行了反洗脑。通过警官反复心理疏导,并以法明理,一个多小时后,金玲终于醒悟过来,答应跟男友一起回家,看望重病中的老父亲。同时打电话劝说骗她来传销组织的那位同学,让他也及时回头。
并且,金玲还告诉记者,她知道有两个人刚刚被骗,她是付出人,这两个被骗者正在来瓦房店的路上。于是,金玲主动打电话告知这两个人,这里是传销组织,千万不要来了。
离开打传办后,金玲说她当初是因为向往大连的海,想来看一看,所以才被骗来的。但被骗来之后始终没有机会去海边看看。于是记者便驱车将她带到傅家庄公园,完成了她看海的心愿,并随后买了两张火车票,连夜送她与男友踏上归程。
昨日下午,金玲家人打来感谢电话,称金玲已平安到家。电话里,金玲的家人激动的哽咽难语。金玲也表示,她现在除了多陪陪病危的父亲外,还打算去周边有家人误入传销组织的家庭去做一些探访,现身说法,劝那些还在传销组织中沉迷的人及早回头。
传销组织里的人伦悲剧多
据业内人士介绍,外地非法传销人员流入瓦房店已有近10年时间,初期人数较少,近几年人数迅猛提升。相对于近10年传销时间,3天两夜的卧底显得极其短暂,但就是在这短短的3天两夜里,记者也看到了、听到了不少因传销而引发的人伦悲剧。
父亲把儿子绑进了传销组织
48岁的吕全发(音)来自江西,身材瘦小,不太善言。据杨一介绍,吕在这个传销组织里可称得上是“元老级”人物,已经来这里3年多了。在这个传销组织里,通常很少有干这么久的传销人员。原因是,该传销组织以“拉人头”为主,一般来说,一个进入传销组织的人,最多用不了半年,就会把所认识的人都拉个遍,不会再有新的人脉资源了。这时候,在传销组织眼中,你就会变成无用之人,组织者会找各种借口将你赶走。
但吕全发是个例外。这并不是因为吕全发人脉资源很广,3年多了还没用完。而是因为,他早已经无家可归了。事实上,吕全发进入传销组织后,一共只拉进来两个人,一个是他弟弟,一个是他儿子。
弟弟被拉进来观察了一周之后,便发现这是一个非法传销组织,于是偷偷逃走了。儿子被拉进来之后,也很快就发现了这是一个非法传销组织,就想劝吕全发一块儿走。但已被洗脑的吕全发坚持认为干这个能发财,能成千万富翁,死活不肯让儿子走。
后来,父子两个吵翻脸了,儿子要走,父亲喊来其他传销人员,将儿子绑在了屋里,还扇了儿子几耳光。因此,父子绝裂,儿子最终还是逃走了。并且此后不久,老婆也跟吕全发离了婚。
如今,吕全发已经成了无家可归之人。所以传销组织无论怎么驱赶,吕全发寻死觅活,就是不肯走,成了传销组织中罕见的“钉子户”。
丈夫把妻子推上了别人的床
在一次听传销课时,来自福建的秀红(音)坐在记者前边一排的长条凳上,秀红是个小个子,看上去40岁左右,有些土气。在她左边,坐着一个跟她高矮、年纪都差不多的男子,这是她男人。在她右边,坐着一个约1米80的高个儿男子,看样子50岁左右,头发有些花白,这也是她男人。
这种混乱关系,在传销组织中并不罕见,一切都与那个不切实际的发财梦有关。事实上,矮个子是秀红的原配丈夫,我只知道他姓吴,不知名字。高个子是秀红丈夫在外打工时认识的工友,不知姓名。几个月前,秀红丈夫将这名工友拉进了传销组织,为诱使工友成为自己的下线,老吴竟默许妻子与工友外出开房。甚至在授课过程中,这3个人也不时会手拉着手,表现出一种诡异的“恩爱”。
用色相拉下线,在传销组织里是受到鼓励的,记者在进入传销组织的第一天夜里,便听到小头目们向窝点里的女孩儿暗示与灌输这一观念。为了那个虚无的发财梦想,这个传销组织里,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现实的龌龊。
“孝顺”女儿伤透了父母的心
小香(音)来自河南,据她自己说,她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加入传销组织,目的是为了多挣钱,让父母过上有钱、幸福的晚年生活。但现实却是,这个“孝顺”女儿伤透了父母的心。
在传销组织眼里,小香是个做事不太靠谱的人。加入传销组织半年多,一个下线也没有拉进来。传销组织里的小头目也经常开会,帮助小香分析她的社会关系,从中有侧重地选择人。但却同样不见效果,也先后邀约进来五六个人,可最终全逃走了。
没有下线,为了保住不被传销组织赶走,小香只好自己拼命买产品。当然,在这个传销组织里,所谓买产品只是交钱,交完钱之后其实不会给你任何产品的。小香以前外出打过两年工,稍有一点积蓄,但很快就被传销组织给搜刮干净了。于是,她只好骗父母的钱,以各种借口,比如说要投资做生意了、生病住院了、骑自行车把别人的相机给刮坏了等。
父母积攒下的几万元养老钱全被她给骗光了,老两口也终于意识到小香可能是误入了传销组织。于是小香父母便找了过来,希望能把小香带回家,但已被洗脑的小香却执迷不悟,硬是把老两口给赶走。父母看着怎么也劝不回头的小香,伤心得老泪纵横。不过,当记者问小香这样伤父母的心是否太不应该了时,小香却理直气壮地回答:“眼下对父母善意的欺骗,为的是将来挣大把钱让父母花,这是大孝。要是不考虑长远,只盯着眼前这一点小事,只能是小孝。”
在这个组织里,善意的谎言(有时也被他们称为“完美技巧”)是一个流行词。传销组织天天灌输给大家这种思想,那就是:通过善意的谎言从亲友手里骗来钱、骗来下线,其实是为了亲友们好,将来大家是会感激你的。
于是,这里成了一个没有一句真话的“谎言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