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记者“钓鱼”救出身陷传销大学生
作者:柴波 刘连松  文章来源:天津网  点击数 4630  更新时间:2010/11/5 10:45:01  文章录入:admin

 

  

 

  

  昨天上午8点 杭州母亲向本报求助

 

  “救救我的孩子吧,他才22岁,大学还没毕业,却被同学骗到天津做传销,孩子的前程不能就这么毁了啊!”昨天上午8点,从杭州新昌县来到天津寻找儿子的孔雪艳通过杭州的《都市快报》向本报求助,希望能够在本报的帮助下,找到已经半年没有见面的儿子。同行的,还有孩子的舅舅孔桂昌。

 

  提起儿子赵睿(化名),孔女士的眼圈立刻红了,“孩子一向都很听话,但是最近不到三个月时间就让家里汇了10000块钱。孩子的舅舅感觉不对劲,赶紧给学校打电话,才知道赵睿已经私自休学离校快半年了。电话里,孩子支支吾吾地说在天津的一家企业上班,但是到底在哪儿死活都不说。我们才感觉事态严重,后来经过多方核实才知道孩子在天津干起了传销。”

 

  上午9点30分 赶赴现场

 

  记者一进“传销村”

 

  为了尽快解救掉入传销魔窟的孩子,记者迅速和孔女士取得了联系。昨天上午9点30分,根据孔女士提供的线索,记者赶到了孔女士儿子可能的落脚地点——西青区杨柳青镇十三街。此时,孔女士和孔先生正在村口举着照片,询问着每个过往的行人是否见过赵睿,但是从他们的表情基本能够看出,寻找并没有什么进展。看到记者如此迅速地赶来,孔女士和孔先生又燃起了希望,带着记者继续在巷子里、出租屋里、网吧里寻找。

 

  村子不大,到处都是破旧的平房,进出的车辆并不多,但是村口却站着很多年轻人,三三两两地显得很悠闲。村口一个高台上,一个年轻人一直警惕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这个人是传销组织负责放哨的,几乎每个进村的路口都有传销组织的人放哨。”孔先生对记者说。

 

  进入村子之后,路边的平房里不时传来阵阵激昂的歌声。记者跟随孔女士进入了几个正在给传销人员上课的“教室”——所谓的教室,其实就是和菜地一路之隔的一间用泥巴和红砖垒起来的平房,窗户上没有玻璃,取而代之的是破木板和塑料布。一进屋,一股夹杂着汗臭、脚臭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人作呕,地上到处都是垃圾,教室的前面挂着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几行字,一个年轻人正声嘶力竭地带领下面的年轻人喊口号,每个人都坐在低矮的板凳上。

 

  见到有人进来,年轻人马上警觉地问道:“干什么?”记者假装找人,随后离开了教室。

 

  在平房门口,记者询问一个男青年他们是干什么的,对方告诉记者,他们是在做事业——卖一种名叫蝶贝蕾的化妆品。记者了解到,早在200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起的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专项行动中,广州蝶贝蕾就被列为重点传销打击对象。

 

  下午1点半 遭遇困难

 

  苦寻四小时毫无结果

 

  就这样,又寻找了4个小时,直到下午1点半,仍然没有有价值的线索。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村子尽管不大,但里面上课的“传销教室”至少有二十个。

 

  “一听说孩子可能在天津干传销,我们就连夜坐火车赶来了。当时想得很简单,到了天津找到孩子干传销的地方,把孩子接走就完事了。可是没想到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舅舅孔桂昌一脸疲惫地说。“来之前我们掌握了一些线索,从网上得知他们这个组织是打着报社招聘的名义骗人过来,他们有个小头目冒充《都市快报》的负责人叶主任,在网上招聘记者、编辑,其实是骗人去干传销。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孩子干传销的位置大体在天津西青杨柳青镇十三街附近,可是我们到了地点才发现这是一个传销的集中窝点,到处都是操着外地口音的年轻人,有上千人之多。要想在这么多的孩子中找到赵睿,简直就是大海捞针啊!”

 

  刚到天津的第一天,孔女士和孔先生拿着孩子的照片,从天津站打车直奔十三街,碰到人就问,但是没人能告诉他们赵睿到底在哪里。在十三街胜利东里路口,一家小超市的老板看到赵睿的照片后告诉他们,这个孩子他之前见过,但是现在住哪却不知道。“我们找了一天,一点希望都没有,没有办法,我们联系了杭州当地的《都市快报》,他们找到你们。没想到,你们马上就和我们取得了联系。”

 

  下午两点 出现转机

 

  巧妙“钓鱼”同意见面

 

  眼看一天又要过去了,还没有任何赵睿的消息,孔女士不免对孩子的安危有些担心。下午两点,大家决定用“钓鱼”的方法把孩子引出来——记者扮作孔先生在天津的朋友,以替孔先生过来看看外甥的名义,把赵睿约出来。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引起赵睿的怀疑,而且还能摆脱传销组织的跟踪。

 

  孔先生马上用电话联系了赵睿,说家里父母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他的消息,特意委托舅舅的一位朋友过来看看。但是这个建议立即遭到了赵睿的拒绝,他说单位工作忙,抽不开身不让请假,并迅速挂断了电话。

 

  这个答复让孔女士更急了。“是不是有人限制他自由?”随后,孔先生又给赵睿打了第二个电话,“如果你没空,我朋友可以到工厂看你,告诉我你工厂的具体地址。”这次总算有些进展,赵睿同意了孔先生的建议,但还是推托说周日才会有时间。

 

  见赵睿语气有些缓和,孔先生让记者以他朋友的名义,给赵睿打了第三个电话,经过记者做工作,赵睿终于勉强答应下午见面。

 

  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以及为了容易隐蔽,最终见面地点选择了天津站前广场的世纪钟下面,而时间定在下午4点。此时,时间已经是下午3点整。

 

  下午4点 终于见面

 

  孩子大口吃着汉堡

 

  下午3点40分,记者和孔女士、孔先生赶到天津站前广场。孔女士和孔先生为了避免暴露身份,和我们的另一路记者躲在世纪钟旁边的麦当劳餐厅内,而记者作为和赵睿见面的孔先生的朋友,则在世纪钟旁的一个花坛边等待联系电话。

 

  下午3点50分,记者终于接到了赵睿的电话,说他已经到了世纪钟。透过餐厅的窗户看过去,世纪钟下面一个背影像赵睿的年轻人正在打电话,小平头、身穿咖啡色的夹克、脚穿白色旅游鞋。赵睿旁边一直有个人,似乎在一直跟着他。

 

  “当时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孩子又跑掉了。窗外不远处就是我半年没有见面的儿子,但是我却不能走出去见他,只能让记者把孩子领到餐厅里,想不到见面的方式却是这样无奈。”昨天晚上,孔女士在报社回忆起下午发生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没想到,这招出奇地顺利。下午4点左右,赵睿见只有舅舅的朋友来看他,似乎放松了警惕,而且顺从地跟随记者来到餐厅内,那边,孔女士早已是热泪盈眶。见到母亲和舅舅,赵睿表情先是有些意外,但转瞬眼眶就湿润了。

 

  “孩子瘦了,原来脸蛋是圆圆的,现在瘦了很多。”说着,孔先生上前拥抱了外甥。赵睿拿着记者递过的汉堡,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晚7点15分 取回物品

 

  记者二进传销窝点

 

  谈话中,赵睿告诉舅舅,身上穿的都是别人的衣服。他的学生证、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私人物品都在“家里”,要把这些东西拿回来。

 

  昨晚7点15分,赵睿在舅舅和记者的陪同下前往西青区杨柳青镇他所谓的“家”中拿自己的物品。到达之后,赵睿打电话和“家长”联系。当赵睿告诉“家长”他是被家人接走了,现在想取回自己物品和家人一起回杭州时,“家长”警惕地挂断了电话。

 

  大约10分钟后,赵睿手机响起。“家长”又再三确认随同来的都是什么人,才同意取行李。

 

  沿新华路前行到胜利路,赵睿说,路边很多人都是他们的“同道”。这些人或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沿路“监视”着。刚拐过胜利路,赵睿的电话又一次响起。接完电话,赵睿说有人在胡同口等他。果不其然,在一个胡同口一个20多岁的男子正提着一个红色旅行包等待赵睿。接过包后赵睿表示,还有其他物品在“家里”。男子迟疑了一下,才带着我们进入了胡同深处的“家”。这是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大平房,被分割成三间。中间的屋子里有两个破旧的沙发和一个旧橱子及几把塑料椅子,像个客厅的模样。两边的房间则是男女宿舍,宿舍里陈设很简单,地面铺着泡沫塑料,几床被褥堆放在一角。在这个简陋的“家”中,只有一个20多岁,穿着蓝色棉衣的男子在等待。

 

  赵睿换上自己的衣服,将脱下的衣服放入一个公共衣橱。在清点完个人物品后,赵睿发现少了笔记本电脑。先前送包的男子表示,明天可以来取,或者直接给我们送来。

 

  9时30分,赵睿带着随身行李离开了他生活了近百天的“家”。两个“家人”一直目送着……

 

  晚10点 逐渐冷静

 

  永远抹去黑色记忆

 

  昨天晚上10点,天津日报大厦。通过记者的努力和劝说,赵睿已经渐渐冷静下来,并且跟记者保证,回去之后要继续未完成的学业,为了母亲,也为了自己,争取早日毕业,让这段做传销的黑色记忆永远地抹去。

 

  “真的很感谢《城市快报》,要不是你们,肯定不会这么快找到赵睿。”采访的最后,孔女士眼含热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