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斩断伸向大学生的传销黑手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37  更新时间:2010/9/6 14:20:15  文章录入:admin

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近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打击传销百日执法行动。国家工商总局权威人士表示,2007年以前查处的传销人员以无业游民、农民工居多,而近年来参与传销的人员中,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河南省新郑市公安机关最近捣毁了一处传销窝点,113名传销人员中竟有104名大学生。在这个窝点查出的传销人员中,大

 

学生所占比例竟然高达九成,着实令人震惊。

  国家工商总局直销监管局王予集局长认为,一些管理严格、等级森严、组织严密的传销组织,就像罂粟一样,正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心灵。

大学生怎样陷入传销泥潭

  据河南省新郑市工商局负责人介绍,新近捣毁这一传销窝点里的104名大学生中,有的正在上学,有的刚刚毕业,正在找工作。这些学生来自北京、山东、河南等地的十多所高校,年龄在17岁—25岁。

  广西桂林市工商机关查处以推销远程教育网络为名,诱骗大专院校在校师生参加的传销活动,涉及桂林某专科学校等三所大中专院校在校师生一百余人;广东东莞、湖南株洲市的工商机关仅在一个多月内,就先后查处多个诱骗大学生参加的传销窝点,涉及在校大学生上百名。今年以来,江西南昌、新余两地的公安、工商机关解救了多名被传销组织诱骗的高校大学生。近几年来广东省韶关捣毁传销窝点数十个,某些窝点的传销人员差不多是清一色的大学生。

  从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每年大学生沦为传销人员的比例呈逐年递增状态。

  南京市工商局局长马和欣说,南京市工商局查处过一起假借自主创业名义诱骗在校大学生参与传销的案件,涉及南京33所高校共834名大学生。台湾人王某与南京某高校即将保研的高材生梁某成立商贸公司和“大学生创业联合会”,吸收在校大学生成为“会员”。这个非法组织的传销手法有3种:一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为名,采取学生拉拢学生的手法发展下线,向每人收取150元至1000元不等的“入门费”;二是让学生购买公司优惠卡取得参加公司活动和销售产品的资格;三是以招募商品和项目合作者为名,收取“权利金”。调查发现,这个公司共收取“入门费”51万余元。为了尽快走上“成功之道”,被骗大学生通过种种骇人听闻的培训方式“磨炼”自己,裸露身体、棍棒打击、扎图钉、刀割身体……一些参训的大学生甚至认为“经过培训,能力提高了”。20多名大学生由于沉迷其中,只有两人得以毕业,其余均为退学或休学。

  “这起案件涉及大学生范围之广、人数之多近年来罕见。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盲目冲动和无知令人震惊,一些学生直到被解救时尚不知道从事的是传销活动。”马和欣感慨地说。

  近年来,传销组织者打着做生意、就业、创业等旗帜,以“高额利润、快速致富”为诱饵,再利用一些公益活动装点门面;利用互联网,以某种会员卡、消费储值、远程教育等为幌子向大学生进行传销,造成受害者甚多。

  在最近捣毁的一个传销窝点内,执法人员在清查现场物品时,无意中发现一本笔记本上写道:“我们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大学生,因为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没啥社会经验,经过‘洗脑’之后有很强的自我辩解能力和发展下线的能力。另外,如今的大学生有着挣大钱的欲望、极强的好奇心和对新事物特感兴趣……。”笔记本上的话令也算见惯了各色传销的执法人员吃惊不小。

  有个叫欧新春的传销骨干就直言不讳地说,他们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大学生。“我们很少招没文化的人。他们听不懂我们讲的课。而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容易接受。另外,很多大学生急于找工作,很容易上钩。”欧新春说。

大学生为何陷入传销泥潭

  亲朋好友的邀请电话,是传销组织骗人上钩的一大诱饵。当亲友打电话约你到外地游玩或说有一份好工作等着你的时候,有谁会心生提防呢?一位受骗大学生说,她接到一个高中时认识的好朋友的电话,希望她去西安帮助考英语,另外也可以浏览西安古迹,并给她报销来回路费。她一下车就受到了很热情的迎接,但手机被没收了。随后几天里,他们针对她心理的微妙变化,和她谈外面世界的残酷性、就业形势的困难、人心的可怕等,诱使她陷入传销泥潭。

  广西一大学女生小陈原本品学兼优,而且担任班级学习委员,但被老乡欺骗辍学到深圳参加非法传销团伙后,小陈又将同学小匡骗至非法传销团伙。

  青岛某高校女大学生小李,找工作心切,误信一名高中同学的蛊惑,跑到湖北省襄樊,加入传销网络。

  传销组织者抓住青年人向往成功但缺乏社会阅历的特点,向其大肆灌输所谓的“成功学”和“营销理念”,用“三个月开宝马”等一夜暴富的事例来蛊惑人心,最终让你心甘情愿地把钱交上去。你一边交钱,心里还会一边窃喜,认为自己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能成百万富翁。

  传销组织者打的就是心理战。知道你心地善良,就会乞求你帮忙;知道你喜欢到处游玩,就会约你一起去玩;知道你喜欢赚钱,就说有份好的工作。

  马和欣说,传销组织近来向大中专院校学生,特别是民办高校和高职高专学生渗透的现象突出,大学生社会经历简单,有的人急功近利,对生活的期望值过高,想借传销发财,迅速改变自己的生活,很容易被那些宣称能暴富的传销组织“洗脑”而上当受骗,极易成为传销组织骨干分子。

  令人忧虑的是,多数传销组织通过“洗脑”,宣扬“一夜暴富”等歪理邪说,传销如同“经济邪教”一样毒害着大学生的心灵。一些被骗进传销组织的大学生被“洗脑”后,身陷传销陷阱却浑然不觉,骗同学,骗亲友,到了六亲不认、执迷不悟的地步,令人震惊。

  有些大学生在找工作或应聘时,不好意思查看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原件,或者疏于联系当地工商部门咨询核实有关情况;发现被骗并被限制人身自由时,又没能及时向工商机关举报或向公安机关报案,导致事态愈演愈烈。

  有关专家说,大学生屡屡陷入传销组织的圈套,说明高校求职教育方面亟待加强反传销的教育工作。当前有关部门应在高校举办有关禁止传销的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开设相关课程,让大学生认清传销的本质,增强防范意识,学会辨别传销,自觉抵制传销。高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财富观,劳动保障等部门应帮助企业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让高校毕业生实现安全就业。

  “希望教育部门能将抵制传销纳入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范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指导,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辨别传销的能力。”马和欣如是说。

怎样让大学生远离传销泥潭

  从当前一些大学生陷入传销泥潭的事实看,大学生们对传销的认识还是不深,缺乏抵制传销的氛围。所以,在对传销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大学生抵制传销的意识,让大学生远离传销,使校园成为无传销的净土。学校或政府部门及各个有关单位应该多组织招聘会作为大学生求职的主渠道。

  马和欣认为,当前,法律规范对传销组织者“不够狠”是传销屡打不绝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家对打击传销犯罪尚未出台专门法律,导致批捕难、起诉难,“法律不够狠”。从江苏省已判决的一些案例来看,传销骨干分子多是被判处一两年有期徒刑,有些甚至判缓刑,导致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与其所受的处罚反差太大。

  王予集说,大学生远离传销并不是一件难事。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就业意识和平常心,明白财富和幸福生活要依靠诚实劳动才能得来的道理,切不可轻信网络上所谓“创业奇才”的“创富神话”,“高薪”诱惑别动心。要提高对网络招聘信息的甄别能力,认真核查用人单位信息。同时,拨打114查询公司电话,看其号码是否和网上一致。到陌生地求职应聘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就及时报警。要特别警惕同学、老乡诱骗从事传销。注意防范传销组织或传销骨干分子在传销行为受到查处或传销组织即将崩盘时,为逃避、推卸责任,怂恿鼓动参与者聚众闹事,危害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表示,工商机关要加强与公安、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让传销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将抵制传销纳入大学生就业教育范畴,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辨别传销的能力;充分考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需求,确保大学生创业稳起步、起好步。

  近年来在参与传销的人员中,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斩断伸向大学生的传销黑手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