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直销牌照未来两年或放量发放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61  更新时间:2010/6/16 22:31:37  文章录入:叶飘零

  《直销管理条例》颁布后,直销牌照发放的大闸缓缓开启:06年2张;07年17张,08年3张,09年2张——四年总共发放了24张,其中07年发放了17张,占其中三分之二还多,近两年加起来总共才5张。这些数字,有人看到的是绝望,有人看到的是希望。

牌照是不是“鸡肋”

   从直销牌照发放的数量可以揣度中国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和审批思路——谨慎为主,逐步放开。06年可以说是直销申报元年,政府的审批工作也处于求证和建设阶段,企业申报更是摸着石头过河,政策和消息面的不明朗并没有影响企业的申报热情。既然《条例》将行业设置了门槛,那么可以这么理解:牌照就意味着“免死金牌”,有牌是合法直销,没牌就是非法传销。那时只要能迈过《条例》规定最低门槛的企业,都有阳光化的想法。然而那年,商务部对直销牌照缓慢的审批节奏,磨掉了大部分企业的耐性。比如要求企业先去工商做增加直销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和章程的工商变更,气走了不少已经递交了申报材料的企业,其中不乏不少实力雄厚的传统大牌企业。

   坚持下来的企业在07年尝到了甜头,这一年获牌的17家企业与06年的2家,基本上组成了中国直销的“国家队”。

   07年获批数量的的增多,又让部分企业看到希望,可正是因为这种增多,无形中却加大了监管难度。众所周知,08年全年的政府工作的重心是“保奥运”。商务部对于给直销审批更是来了个“急刹车”,这令很多申报企业失望不已。09年全年只发放2张牌照,更是让整个业界始料不及。

   很多业界人士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墨迹,称直销牌照已经沦为“鸡肋”。企业有牌做,没牌照样做。虽然不时传出某家处于边缘、灰色地带的企业“猝死”,老板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但这些,对于这类企业庞大的基数而言,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如是乎,很多这类企业做成了青蛙,在温水里很舒适自在地游啊游啊,甚至开始嘲笑企业申牌是不识时务“你看我不申牌比你拿牌了更大的市场自由度”。

   可是,中国直销阳光化、法治化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那些试图一直在灰色边缘地带游走直销企业,得到的一定是在温水中游泳的青蛙的下场。安利、雅芳、如新、康宝莱,哈药、隆力奇、中脉等拿牌后,短期对市场业绩也许没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种种阵痛,可毋庸置疑的是,他们已经在黎明前悄然抢占了中国直销市场的战略制高点、瓜分了中国直销市场的版图。

   因此,依笔者看来,企业还是需要一个直销牌照这张“通行证”,因为只有这样,企业在直销江湖中方能名正言顺,有一席之地。经过几年的酝酿和求证,笔者注意到,在未来2年内,对于企业的申批情况有望出现大幅增长,理由如下:

理由一:标杆型企业已然树立

   为什么08年和09年商务部的直销牌照审批数量突然骤减,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商务部意欲在已经获审批的企业中打造标杆型企业,这需要2-3年左右的时间。雅芳是监管部门的第一块“试验田”,如新、三生、宝健这些第二批获牌的企业在市场里无不以稳健经营著称,充分体现了商务部通过这些稳健性企业打造样板型获牌企业的行业管理思路。两年来,除大连珍奥因为种种原因被取消直销牌照,其他获牌企业表现得中规中矩,基而且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些企业的市场业绩普遍飘红,实属难能可贵,这种局面也基本符合了政府的预期。

   笔者认为,当树立标杆型审批企业的管理目标实现,该暴露的问题集中暴露、并获得阶段性的解决,接下来就应该是审批大闸重新打开的时候了。

理由二:直销法规全面实施依赖于获牌企业真正成为行业主流

   从法理上讲,两部《条例》作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效力仅低于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在中国法律渊源体系中的层次和地位是非常高的。如果这样一部行业性法规最终被架空、成为摆设,不仅是对国家已经花费的大量立法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是对法律的神圣和尊严的一种极大损害。

   在《条例》实施初级阶段,政府在秩序和自由、稳定和效率等价值中寻求一种高度平衡,有人说这体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监管智慧。那么经过这一阶段,就一定要将《条例》落到实处,使其成为真正规范行业各个层面的一部行业法规,否则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就是法律实施失职了。

   现在的中国直销业,处于拿牌企业和灰色边缘地带的非获牌企业共舞的局面。其中拿牌企业只有屈指可数的24家,而后者的数量确成千上万。于是,中国直销行业一种怪状出现了,获牌企业需要严格执行在获批区域内销售获批的产品,严格进行信息披露等限制,而非获牌企业却无需遵守这些规定。因此有人评论说,获牌企业是主动要了一个枷锁跳舞,非获牌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发挥空间。

   笔者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实施,两部《条例》暴露出的“严格实施区域经营限制”、“严格执行单层次计酬”等问题是否合理,值得讨论,有些需要通过法律修改加以调整,但这并不妨碍两部《条例》即将全面实施时代的到来。这就必然要求相关主管部门加快审批节奏,将符合要求和有发展前景的直销企业,有效纳入到两部《条例》的监管通道里面来,让获牌企业成为行业的主流,非获牌企业完全边缘化。这是相关部门法律实施的需要,也是行业本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理由三:春江水暖,实力型企业近期动作频频

   近期传出有美、韩、日、意、瑞等实力型外资直销企业,以及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开始委托国内一些著名行业咨询机构进行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并以积极地姿态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获取申牌指导。

   笔者认为:在前连续两年申牌热情降至冰点的情况下,大量的实力型企业突然近期动作频频,至少说明他们敏锐的嗅觉已然闻到了某种穿暖花开的气息。

   基于以上理由,笔者大胆预测:到2011年,获牌直销企业数量将突破60家,也就是说,这两年直销牌照将发放35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