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传销组织11名主要骨干。 洪君 摄
去年年底,来自河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的青年男女160多人,从浙江富阳和江苏常州分别包乘两辆大巴齐聚如皋。他们到达如皋后,分散租住在如城镇6处闲置的商品房内。白天,他们集中到租赁的教室上大课;晚上,他们分散在各个寝室讲小课,大肆传播传销业务知识,梦想通过传销发财。春节前的一天,如皋公安、工商执法人员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70多名执法人员经过两天两夜逐个审查。 1月28日,根据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宣布对组织管理或授课的11名主要骨干进行刑事拘留,工商机关宣读了对参与传销活动尚不够刑事处分的11名人员进行罚款处罚的决定,并对其余受害人员进行教育疏导,让他们远离传销,步入合法打工赚钱的正轨。
年少无知 合同当成营业执照
在这群参加传销活动的青年男女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28岁。传销组织以销售广州市津美日用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姿生源”系列化妆品作为幌子,以此骗取社会上那些好逸恶劳人员加入其组织。传销组织只要发展对象交纳2900元购买一套所谓化妆品就算成为会员,购买两套就算“走向成功”。实质上,被发展对象根本没有产品可得。一旦加入这个组织,传销组织就会宣传实现富翁梦想,让你继续发展下线,给你所谓分级提成。
湖北武汉市22岁的农村姑娘周某在接受执法人员调查时,开始坚称自己从事的行业“不是传销,是直销,是卖货”。当问其是否有直销员证时,她竟然说:“我有营业执照。 ”传销还有营业执照?执法人员大惑不解。经进一步询问,执法人员才知道,周某所谓的营业执照,原来是与上层经理签订的加盟合同。分明是合同,可传销的上层人员偏偏故意将其写成“营业执照”。难怪,这些刚刚走出校门没有经商经历的青年人,将合同与营业执照混为一谈。传销授课人员每天给新人洗脑,统一口径,对外从不说传销二字,而是说“直销”,是“卖货”。社会上的一些群众对于直销与传销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因此,传销人员就利用人们的模糊认识而忽悠众人。
布局设套 搜寻猎物紧盯不放
传销组织通过各种途径盯上传销对象。他们经常通过QQ聊天的方式,了解对方详细情况,或以帮助找工作,或以谈情说爱为手段,寻找吸收对象。只要觉得这个对象符合猎取的条件,就千方百计地紧盯不放。
当然,传销组织也不是盲目吸收新人的,他们筛选后对符合吸进条件的对象才“邀约”。他们筛选的对象一般是小钱看不起,大钱挣不到的人;做生意失败,想东山再起的人;穷日子过怕了,想翻身的人;喜欢赌博的人;劳改释放,对现实不满的人员等等。邀约的途径,可以是电话、书信、上门、侧面、网上等多种形式。
传销组织有严密的纪律要求,比如,新人面前不准谈生活费、舞费,发展课、上线课、被子钱;不准打听谁是上下属关系;不准打听谁的朋友来了,谁的朋友走了;不准打听领导的事情;相互串寝不得问你去哪里他去哪里等等。
对邀约进来的新人,第一天,让传销人员陪其玩,消除其担心害怕的恐惧心理,灌输其不管干什么行业,只要有钱赚就得干的理念。从而达到让新人放弃打工投入传销组织的真正目的。他们所讲的这一切叫做“新市场营销计划”。他们要求从事传销要具备“脸皮厚”、“嘴皮厚”和“脚皮厚”的“三素质”。所谓“脸皮厚”,就是在推荐新人和带新朋友加入过程中,如果发现新人不愿,甚至对自己打骂,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嘴皮厚”,就是不管新朋友爱不爱听,你都要唠叨,但其中要做到“三谈”,即谈人生、谈理想、谈未来。“三不谈”即不谈公司、不谈产品、不谈制度。“脚板厚”就是新朋友走到哪要跟到哪,不能让新朋友偷打电话,而后偷偷跑掉。
善待新人 热忱之情害人毒药
安徽合肥的小宋,元旦前在网上认识了个自称周某的帅男。周某说愿意与其谈情交友,并许诺小宋到如皋后,保证能推荐进经济效益很好的某箱包厂工作,月薪1800元以上。这令小宋激动不已。
第二天,小宋带上行李登上了开往如皋的汽车。周某通过手机联系,确认小宋已经上车后,便让王某到如皋车站等待。在车站,王某上前热情地向小宋介绍说:“我是周经理安排来接你的,周经理去北京开会了。”王某接过小宋的包裹,并关切地嘘寒问暖。这一举动,令小宋对王某、周某的戒备之心抛到了九霄云外。晚上,小宋随王某来到集体宿舍,王某指着宿舍里的10多个年龄相近的女青年介绍道:她们都是你的同事。室友们齐声喊道:“欢迎美女”。这一切,让小宋感到亲近,绷紧的心弦很快就松了下来。她看到寝室里全打着地铺,一条薄薄的棉被铺在水泥地面上,10多个人睡在一起,每人盖一条薄被。小宋想,自己是出来打工赚钱的,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挺住。再说,其他人能过的日子,自己也应该能过。小宋很快成为小姐妹中的一员。
小宋吃、住、喝、玩了3天,也没人提起周经理。她问身边的姐妹,发现根本没人认识什么周经理。这让小宋感到有点困惑,但转念一想,几天来玩遍如皋,姐妹们没让自己掏一分钱,自己也没吃亏啊。但姐妹们过度的热情令小宋感到疑虑:她们为什么对自己这么慷慨啊?又怎么这么有钱啊?一天,小宋鼓起勇气悄悄地问小姐妹张某:“你们究竟干什么工作?每月挣多少钱? ”小张告诉她,原来自己在某箱包厂工作,上班时间长,很辛苦,现在改做一种化妆品的直销。做得好,月收入可达数千元。这里人际关系越好,就越能赚钱。
小宋马上要求加入直销组织,不再愿意到什么箱包厂去干苦差事了。小张见发展小宋为下线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拿出正在使用的广州津美日用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化妆品向小宋介绍:“这一套产品2900元,你只要买上1至2套产品,就能成为直销组织的业务员,你就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以后你向亲戚、朋友推销,购买的人越多,收入就越高,发展下线达到200个会员以上,月收入可达23万元以上。 ”
多么诱人的薪水啊!第二天,小宋从银行取出2900元钱交到一个自己根本不认识的被称为牛经理的男人手里。牛经理对小宋说,销售化妆品其实是个幌子。具体做法,就是要发展下线,让下线也来购买化妆品,下线再发展下线,只要不断线,自己就能得到高收入了。在以后的几天,小宋又接受了传销组织的洗脑。传销团伙里有专人讲解打工与搞传销的收入差别,讲一般经商与传销的区别,讲搞传销将来月收入能达到23.8万元的神话故事。
小宋这时终于懂得,她所加入的是一个传销组织。她觉得这不像是正大光明的事业。她想离开,但钱已交出;想退钱,则是异想天开;想回家,更是没门儿。无奈的小宋就这样在姐妹们的“关心”下,给家乡的亲朋好友隔三岔五地打电话,推荐她们到如皋某箱包厂来与自己一起打工赚钱。面对工商干部,小宋泪流满面:“要不是你们及时来检查,我可能春节都回去不了。 ”
逃避检查 地图竟然充作黑板
传销组织从事传销活动也用暗语。他们将去课堂上课,谓之“看日出”。即使是隔壁邻居,也无人知道他们究竟是干什么工作的。为了对付警察的检查,他们还向传销人员传授应对的方法。比如,警方问什么,均回答不知道;当警察找去问情况,一定要熬过规定时间,不管警察说什么,一定要忍耐。在这次审讯中,当警察在谈话了解情况时,其中一名传销骨干张某就责问警察:“你们谈话超过时间了,你们的行为违法不? ”
执法人员在检查时遇到这么一件事。当执法人员夜里敲门进入传销人员的寝室后,发现各个寝室的墙壁上都贴着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执法人员起初以为他们在了解全国各大城市的分布,就没加过问。没想到,当执法人员问传销者小宋讲课时用的黑板在哪里时,小宋说出了其中的秘密:黑板就是地图。地图上怎么写字呢?小宋告诉执法人员:“用水笔写,湿布擦”。
新来的江西女孩小李告诉执法人员,传销组织还要求他们将“最好的礼物献给最亲的人”。开始执法人员有些不解,小李解释说,传销老师对她们说,礼物就是化妆品,就是要让自己最亲的人购买。也就是说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同学朋友等至爱亲朋是最好的施骗对象。原来,传销分子教唆施骗的对象,首选的就是骗父母。在传销组织者的眼里,骗就是爱。这就是传销组织者的歪理邪说。小李还告诉执法人员,如果一旦哪天被执法人员检查发现并驱赶了,组织者会另找住房让他们再住下来,然后带领他们高唱《从头再来》以鼓舞士气。
警方提醒 远离传销温柔陷阱
传销,好似一个幽灵,驱使那些不想靠吃苦耐劳挣钱而只想以骗谋生的人们;又像一群白蚁,蚕食着一个又一个年幼无知的年轻人的心灵。传销之所以有人迷信,就是有人梦想终于有一天,会成为百万富翁或富姐,可以衣锦还乡扬眉吐气。
警方希望少男少女,不要痴迷于传销可以致富的梦幻,天上不会掉馅饼。仍然痴迷于传销的人们,一定要悬崖勒马,远离这温柔的陷阱,重新回到现实社会中。只有在合法的道路上,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记者 张红军 通讯员 顾佩良 周进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