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炒茶圈暴雷的背后:期货、传销、收割土豪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数 110  更新时间:2020/6/30 13:48:02  文章录入:yalun

“大哥,买两斤茶叶帮帮我呗。”

前两年,一个自称父母双亡,后妈抢财产,只能靠守住外公留下的茶庄维持生活,拼命在卖茶的可怜女主角形象红遍网络。

结果是个美女骗子,网友们被骗了个不要不要的。

事情过去多年,兄弟们看见美女还是会偶尔飙一句:大哥买茶么来调侃对方。

“新茶上市欢迎品尝”

懂得都懂,大保健和歌厅舞厅都过时了,新鲜茶叶最受色鬼们欢迎,卖y团伙成开茶店的了。

不过现在这世道,有色的比不过有钱的。我要是美女,我就更狠一点,直接来一句:大哥,炒茶么?

此炒茶非彼炒茶

炒茶的炒不是拿着工具在锅里翻炒,而是炒股炒鞋炒期货的炒。

喝茶少的肯定不关注,比如我,平常也就是跟着同事长辈喝一喝。虽然知道这个行业,但我总以为是个小圈子。毕竟这几年经济发展快,大环境好,什么都可以拿出来炒一炒,为热爱买单的不计其数,不缺能为茶花钱的。

茶叶也能炒,还能搞传销,真可太刺激了。

我要是这群人的朋友人都傻了,平常防P2P防网贷防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怎么买个茶叶又被套住了。

离谱。

炒茶的套路很简单,首先国内的茶叶市场就一直没停下来过,不算完全的虚假繁荣,但是其中注水不少是肯定的。

比起其他的理财产品,或者保值的物品,茶叶和其他产品不同的是,这是日常消耗品,而且接触面广,一不小心就能被忽悠。

多少年了,有钱人追求的还是那一套,宝马香车美人;穷人也追求,抽个好烟,喝个好酒,有罐好茶,都能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嘚瑟一圈,还能在单位耀武扬威两天。

形式主义害死人。

我第一次听说,这次炒的茶叶是“明星带货”的结果,我内心还吃了一惊,明星也带炒作倒卖的产品?只听说过最近扶贫带货和疫情带货啊。

是我天真了,在茶叶圈里,品牌名就是明星效应。和AJ在鞋圈的地位差不多吧。

千羽孔雀、轩辕号、沧海都是普洱茶种类里的明星茶品,带个logo身价翻倍那种,这次被炒的茶就是它们。

先说好,炒茶这种事儿,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没暴雷就没人知道,这是人家小圈子里的事儿。

广东有很多茶叶市场,在东莞万江的一家石美茶叶市场里,有一家心叶茶轩。

一般这种专业炒茶的,也不去提货,货都寄存在茶叶老板手里,然后倒卖赚个差价,有那味了。

去年4月,有60多个人在这家茶轩里购买了茶叶,交易金额从数十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总共加起来一个亿是有了。

结果今年一月,茶叶到期,没茶叶没钱,钱货两空,一身轻松。

我本来以为,炒茶是炒股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只是暂时寄存在这里,如果这样,就没有到期不到期这一说了。

恍然大悟,这是把茶当期货炒呢,怪不得有把茶暂存在老板这的说法。

虽然不完全等同,但是期货的风险因素倒是都在,甚至还更危险。万一上家手里没货,但是你先付了钱,到时候茶和钱都拿不到的就是你。

在新闻采访里,有赔钱的市民说,自己平常一直喜爱茶叶,经常收藏一些茶等涨价。我个人是觉得有一点儿遮遮掩掩。

想想也就明白了,这要是不暴雷,他们就是茶叶市场里的卖家,虚空炒高茶叶价格,或多或少都会出一份力。告了也走民事法庭,民不举官不究,在灰色地带蹦迪,出事了也只能自认倒霉吧。

不过也不排除是被气晕了。

之前科普过,期货一般炒的都是大宗商品,就是国民工业,和国民日常农业不可缺少的原料。比如石油、大豆这一类的,要么就是贵金属,黄金这一类的。

万万没想到,茶叶这种日常消耗品也拿来当期货炒了,并且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场所,实业全靠民间流通。

利润更大,风险更高。

这的风险肯定不是炒茶本身的风险,而是不规范流程所带来的风险,比如卷钱跑路。

而且这茶这一类的商品,又不能放在明面上炒,基本上都是朋友带朋友,人头拉人头,你成为我的下家,下家再去发展下家这种,亲戚朋友是熟客。

哎呦,这套我熟,又是传销嘛,老兄弟了。

不过说真的,灰色地带的期货+传销,胆子是真的不小,这群人没在怕的。

单从这次的事儿来说,茶轩也是个中间人,真正跑了的是上面的老板,环环相扣的老板们,也不知道这次能逮到哪一层,但是这亏的钱,估计是真的亏了。

有人在下一盘大棋

“茶”为什么能炒?我本以为是哪些黑心团伙这几年的阴谋诡计,只为捞一笔跑路。

可是深入了解一些,却发现这是一条深埋了很久的引线,只等着有一天,“砰”的爆炸,而点火的人,已经盆满钵满,扬长而去。

想不到吧,20年前,就已经有人开始下这一盘大棋了。

2000年,改革开放的如火如荼,资本疯狂涌入,其中就包括港台的茶商,想打开大陆的市场。

然而,在找寻发货地的时候,他们发现,几十元收购的茶叶,农民们却只卖两三块钱。

而茶农们也很奇怪呀,为什么有人会花几十倍的价钱,来收几年前的旧茶叶,谁会喝这种茶叶呢?

朴实的茶农也留了心眼儿,防止这些外地人把旧的茶叶拿出去骗人,于是把茶叶纷纷倒入河里。

这反而让茶商们确定了一件事情,在大陆,大家对茶的概念是一片空白,方便他们拿着现成的概念来洗脑。

于是在之后的三年里,思想实战双管齐下,一边开始疯狂的在城市科普,普洱茶的价值,陈年老茶的品味,企图把多年普洱熬成一壶82年拉菲的价格,另一方面,在云南省的普洱原产地拼命收购老茶,价格低的惊人。

有资料说,因为大量的扫货,普洱收购的价格只要10块一公斤,而给工人的费用则是每一片茶饼1元。

而之后,就是疯狂投资,因为巨大的资本引流产生的效应,开始疯狂建设茶厂,茶庄,加工厂。

再之后的三年里,进入茶叶市场的资金至少有140个亿,龟龟,我已然分不清这是虚假繁荣还是真实繁荣。

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也想蹭这波热度,于是纷纷投资,想做实业的就开工厂茶庄,在资本进入之前,普洱茶企业最多只几百家,而到了2006年底,普洱茶企业达到四千多家;而有想坐收渔利的,就开始炒茶。

除此之外,连老牌的普洱茶企业,也要垄断。云南的大型老牌茶叶厂,好一点的被融资,差一点的直接被收购,原生茶厂基本生存不下去。

想活也拼不过资本啊,是真的惨。

事情到了这里,基本就能确定,棋局已经布好,只等韭菜们上钩了。

裁判和白棋是一边儿的,庄家和上市公司联手绑定,我是不知道要怎么赢。

之后的手段大家都清楚,舆论造势,当年的互联网没这么发达,能蹭的活动全都蹭,从名人故居蹭到携手奥运,从茶马古道蹭到南洋情怀。

2004年,鲁迅和许广平珍藏的两三克的茶叶都能被拍卖,还卖几千元1g。

2006年,在老舍茶馆举办的拍卖会,姜昆主持,张国立捐赠,一桶茶(七个茶饼)卖了一百六十万。

等茶叶市场的价格足够高,资本,也就是庄家把手中的茶叶都卖完了,韭菜们入了坑,却发现无人接手了。这波韭菜就算是割完了。

确实,操作确实挺眼熟,有人把梦想照进现实,有人把股市变成现货。

2007年,普洱茶市场崩了,有些人拍拍屁股转身,又是一片更盛大的韭菜。

穷人或者土豪能炒炒茶,而富人们也有投资手段。

20年前还叫大款,现在有了一个文明词,叫高净值人群。最近四川信托就暴的不要不要的,投资门槛100w,一共有八千多人,涉及252亿的资金。

信托是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我把我的财产交给你来处理的意思,你可以用来进行投资啊等一些处理方式,具体方式看合同。

还是那句话,信托公司骗人的方法太多了,国内信托的情况根本不明朗,信托公司把你的钱拿来买辣鸡股票,你也不知道。

这么说吧,这次四川信托发行了一种产品A,内容是投资房地产。结果一年过去,这个公司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千万款项被冻结。

如果你说投资有风险,那这已经不仅仅是风险,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兆了,然后四川的信托公司还是走正常程序,宣布失信公司没有涉及重大诉讼行为。

被法学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董事长,这种股票散户都知道避开的公司,高净值人群信任的信托公司就能把钱扔进去。

这群人还都是有点文化有点社会经验的小油条。能拿出100w搞信托的人,至少得有点学历和能力吧,里面不出一些大小公司的老板什么的,把钱扔进信托,出事了,这些钱还是你的,不用承担连带责任。

比如贾跃亭,当年出了事儿,钱都扔信托了。

不对信托的资质进行考察,不了解相关知识就随便扔钱。比我爸研究了三十年的股票还不靠谱,虽然他一直在赔钱,但好歹赔的明明白白,活活该该。

就突出一个刺激,本来想规避风险,哪哪儿都是坑。土豪们粗暴的炒茶能爆,中产阶级们搞信托也能爆。

不了解,就跟风,跟着跟着,就抽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