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小县城似传销大集市 绿之韵被曝炒作原始股 |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网 点击数 197 更新时间:2016/12/17 13:25:33 文章录入:admin |
|
没直销牌照,却自称直销
“高天古道”高价售卖产品,靠拉人返利
“那是假的,快别做了!”几天前,当记者再次走进山西某县这家挂有“高天古道”牌子的小超市,想问询“高天古道”的相关情况时,店主这样说道,“我是实在人,骗不得别人,这个东西我上过当了,我是不会忽悠你们再进来的。”
店主的反应让记者有些惊讶。“高天古道”是某杂粮品牌,系列产品有苦荞麦、燕麦、荞麦仁等。早在去年10月,记者的身边就有人说过这样一个消息:顾客只要分别以4000元、8000元、12000元左右的价格购买他们的产品,就可以得到等价的杂粮产品,同时,交的这些钱被承诺在两年之内分期返还。也就是说,交的这个钱不仅可以在两年内返还,还能白吃等价的杂粮产品,如果拉人加入,还能返还更多钱。
天下有这等“免费的午餐”?今年初,记者来到这家门店,当时店主拿出了一个小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消费者的名字和每个月返回的钱数。店主很有信心:“你看,我们这叫直销,这些钱都能按时回来,不骗人的!”
紧接着,店主向记者介绍:“我们公司还有一种返利模式,你发展的人越多,分红越多。比如你拉一个人买4万的产品,你就能获得50%的现金奖励。这个人再拉别人买东西,你同样能得到一定比例的分红。”
不过,记者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查询,并没有高天古道的信息。
半年多时间过去了,不少人渐渐发现:花钱买回的这些食品,很难卖出去,原因是东西贵得惊人。一包200克的玉米糁,价格高达48元。“几千块拿去买白面,5年都吃不完,结果买了这些玩意,这荞麦放在稀饭里煮,煮都煮不烂。”从这家店出来,旁边的人拿着一包“高天古道”荞麦对记者说。
最让这些投资人不安的是,当初承诺的分红也停止了。在该县另一家店铺里,一位参与者告诉记者:“之前几个月还有返钱,我从去年9月份开始再没有被返过钱。说是拉够几个人买产品就能返钱,也都没了反应。等于花一万多块钱买了这些东西,煮都煮不熟。”
在“高天古道”官网,记者看到上面写有“打造全国最大、最安全的有机杂粮基地”等内容。而记者实地走访“高天古道”总部种植基地,附近村里的人说:“公司自己的耕地很少,大部分杂粮都是收当地农民种的。”
“绿之韵”采用的计酬模式涉嫌传销
无独有偶,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在这个人口只有15万的县城里,各种类似的销售模式打着各种名目不断出现。
记者来到一家“绿之韵”直销培训现场,看到了大屏幕上打出来的“财富计划”,上面显示,从一层的40%回报,一直到20层,“按照级别对应金额计算”。有“导师”介绍说,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众筹模式”,“直销”产品主要分为两大板块:生态纺织和天城云商。生态纺织板块产品有竹纤维内衣裤、袜子等,而天城云商则是“网上商城”,产品包括茶叶、牙膏等。
在生态纺织板块,买3800元、8000元、30000元的商品,就可以分别成为银牌会员、金牌会员、钻石会员,通过销售产品和发展会员可以获得将近10%返现,同时还可获得积分。在天城云商,起步门槛则为5万元,可成为“掌门”,发展会员购买产品后,有机会成为“门主”“王者”。
这位“导师”介绍,公司即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掌门”可以获得1000股“原始股”,成为“门主”则可获得10000股“原始股”。“到时候股价一天起码翻10倍,你就可以成为千万富翁。”记者在现场随机了解到,不少人投资都在20万元以上。
但记者在商务部网站查询,发现该公司竹纤维制品、茶叶等均不在被允许的直销产品列表内。而且,根据管理条例,直销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该办理登记。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里,“绿之韵”没有山西分支机构。
针对“绿之韵”的经营模式,该县工商局回复记者,销售人员通过发展下线获得分红来维持运转,存在传销嫌疑。
采访过程中还有人向记者介绍:“最近从临汾市那边传过来一些类似的销售模式,比如有推广POS机的,做的人很多。那边还有一个卖黑茶的,也是类似的模式。”
为何群众同时参与多个产品
新噱头不断,欺骗性较强,监管不到位
在这个不大的县里,不少人同时做着多个涉嫌传销的产品,身边的亲朋又都是潜在的“下线”。由于社会关系重叠,许多人既是一种产品的“上线”,又是另外一种产品的“下线”。上下扎堆,“金字塔”的底部也极易崩塌。
为何在一个人口并不算多的县城,会有如此多存在传销嫌疑的产品混杂其中?
记者了解到,经济下行一定程度影响了民间借贷的活跃度。知情人士透露,这些产品最初的推广者,不少是在当地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士。以前,他们的钱不少都流向民间借贷或投资,但现在不少人转而进入看似“更有前景的直销领域”。而这类人的进入,对其他经济基础较弱的人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其次,当下各种疑似传销的模式层出不穷,噱头不断,欺骗性较强。记者了解到,不少公司都打着“网络概念”的旗帜,如“众筹”“微商”“多层分销”“消费投资”“原始股”等,县城百姓由于“信息鸿沟”的存在,防备心不够,导致在接触此类行为时容易“着道”。
此外,职能部门对此类行为的监管存在一定漏洞。当地一位工商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种事情太多,得有人举报才可以。但是好多非法直销都涉及外地,只处理当地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