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合肥摧毁特大传销组织 头目竟系高材生与农民
作者:  文章来源:合肥晚报  点击数 59  更新时间:2014/8/1 14:02:51  文章录入:admin

 

 

警方突击清剿传销窝点

 

  一个是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的农民,一个是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两个人的命运原本不会有交集。但谁能想到,他们的身份竟是坐拥数百名成员的传销团伙的老总。5月28日,这个以黄某、李某某、杨某、赵某某等为首的特大传销团伙,被合肥市公安局经开公安分局成功摧毁,其中18名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犯罪嫌疑人被合肥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捣毁传销窝点20余个,涉案金额达8000余万元。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个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如何一步步蜕变成传销团伙的老总?他们有什么骗术,竟能让数百名传销人员对“一夜暴富”的神话深信不疑?


  特大传销团伙被摧毁


  “有一伙人常在报业园、九溪江南、港澳花园等小区出没,形迹十分可疑。”5月中旬,经开分局经侦大队在工作中发现,在辖区内活跃着一伙以湖北十堰籍人员为主的传销团伙。该团伙以所谓的“连锁经营”为诱饵,打着“纯资本运作”的旗号,以虚拟份额作为“产品”,拉拢他人缴纳申购所谓的“投资”份额,再按照五级三阶制层层发展下线,诱骗同乡、亲友从事传销,从“拉人头”中获利。参与人数多达500余人,涉案金额非常巨大。


  经开分局经侦大队随即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并逐渐摸清了该传销组织主要犯罪嫌疑人的落脚点和活动规律。经过近半个月的周密侦查,抓捕时机终于成熟。


  5月28日,专案组获得线索,该传销团伙多名“老总”级人员将在我市包河区某小区聚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将这一传销团伙连根拔起,在就抓捕方案细节进行反复研究、讨论后,在市局特警支队的支援下,经开分局经侦大队、警训队等多警种联合作战,对各主要对象和传销窝点进行突击抓捕,抓获李某某、黄某、杨某、赵某某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嫌疑人18名,缴获大量用于传销活动的授课材料、笔记本、传销人员名单、手机、电脑、银行卡等。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均交代了他们在合肥参与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犯罪事实。经查,该团伙自2012年在合肥从事传销活动,2013年发展成为独立体系,由2个相对独立的团队构成,以发展虚拟经济为幌子,号称只要一次性投资69800元,两年后便可获得1040万元的超高回报。经过不到2年的发展,已聚集500余名传销人员,分别来自湖北、河南、山东、贵州等地,涉案金额达8000余万。


  “能力总监”的双面人生


  在看守所,嫌疑人黄某看着手铐上的反光喃喃自语:“我没什么文化,我也没料到这个事业会发展得这么快。”没有人知道这句话是不是他的肺腑之言。据民警描述,被警方抓获时,黄某西装革履,开着奥迪A7轿车,举手投足之间很有“成功人士”的派头。而他当时的身份是该传销团伙的“能力总监”。


  黄某,41岁,湖北省十堰市人,小学文化。2010年,黄某在其外甥的介绍下来到合肥从事传销活动。此人虽文化程度不高,但口才非常了得,加入传销组织后“表现积极”的他,很快便“崭露头角”,发展了多名下线成员,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团队。


  据黄某交代,一个独立的传销体系中每位“老总”手下都有一个管理团队,一般由6人组成,分别为大总管、自律总管、配合总管、能力总管、经晨总管、申购总管。6人各司其职,负责传销组织的日常管理。但是,在看守所里的黄某却极力淡化他在团队中的作用,“传销组织有一套自己运转的规矩,每个在自己位置的人都会做好自己的事。所以,不管我做不做,我的下级体系都会自己扩张发展。”


  而据其领导的传销人员介绍,每当有新人加入时,授课洗脑的工作都是由黄某出面。直到警方将其抓获,他还如同在上课一般故作镇定地安慰其他传销人员,“别紧张,这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阅历”。


  随后的审讯中,警方发现,类似黄某这样的老总并不是像他们在给新人洗脑时所宣扬的那样戴名表、开豪车、住豪宅,“光鲜”的外表下很多人早已负债累累,但为了给普通传销人员“造梦”,“老总”必须用豪车及名牌服饰引导激励对方,以稳定人心。平日里,他们也都不会穿戴这些奢侈品,而驾驶的豪车,也大多是通过贷款购得。

 

  

 

  受害者“变脸”传销骨干

 

  “与以往我们所破获的传销案件有显著区别的是,该传销团伙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化的特点,这一新趋势,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经开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潘旭东向记者介绍。

  
  嫌疑人杨某,1986年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市一个普通家庭。2009年,毕业于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的他留在北京,和大学时认识的女友贺某某一起从事房产销售工作,月薪上万。但杨某原本正常的生活轨迹却在2011年彻底改变。偶然一次机会,他结识了传销人员左某某。当年12月,经左某某介绍,杨某来到合肥“参观”并第一次接触到了“连锁经营”。四五天后,杨某经受不住高回报利益的诱惑,毅然决然辞掉工作,和女友一同加入了黄某领导的传销组织。


  “在传销里,要赚钱,就要达到一定的级别,就要发展自己的下线。”杨某称,为了晋级,他开始发展自己的亲属和同学。随着手下的下线越来越多,杨某如愿以偿达到“老总”级别。但“上线”却告诉他,“老总”每个月可以拿到6位数的奖金其实是骗人的,同样是要通过不断发展下线从中抽成才能获利。


  那一刻,杨某某终于认识到,妄图通过传销发财致富其实是弥天大谎。但已陷入泥潭的他根本不愿下“贼船”。为了收回“投资”,杨某变本加厉的疯狂发展下线,直至被警方抓获,杨某不仅没能实现自己的发财梦,反而欠了亲戚朋友二十多万元的债务。


  与杨某的经历如出一辙,该团伙中来自河北石家庄市的赵某某,今年30岁,自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某酒店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012年,在朋友的怂恿下,赵某某直奔合肥参加了传销组织。为了尽快“上总”,他还不惜借款帮助自己的下线购买份额。而据其称,该团伙中像他这样帮别人购买份额的不在少数,部分成员甚至贷款“投资”。


  大学生为何屡陷泥潭


  杨某、赵某某的经历不是个案,警方破获该传销团伙后抓获的18名“老总”中有6人是大学毕业生,这些年轻人抱着这种“一夜暴富”的心态,从传销的受害者最终沦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骨干,由于他们大多在形象、口才方面比较出色,对新加入的传销人员起了不少误导作用。


  其实,大学生涉入传销案件,早已不是什么新闻。2003年9月,广西查获一传销窝点,涉案人员500多人,其中90%是大学生;半年之后,湖北、河南、陕西等10多个省份的2000多名大学生在重庆“欧曼丽”传销案件中受骗;2010年8月,南京市查获一起在校大学生传销案,案件涉及33所高校的834名在校大学生;今年7月,西安警方抓获418名传销人员,大学生占四成……难道这些大学生就不知道传销的实质与危害吗?肯定不是。那到底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陷入传销陷阱呢?


  “这些年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只要有就业‘机会’,难免急于去尝试。”潘旭东分析认为,现如今的传销组织根据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将其纳入猎物范围,打着找工作、做生意的旗号,利用大学生严重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以校友、朋友、亲属的身份取得大学生的信任骗其来到传销窝点,而后对其灌输“不劳而获”、“一劳永逸”等所谓的“连锁经营理念”,以此迎合大学生急于“创业”和摆脱经济困境的心理。


  而在洗脑过程中,传销者也不时会加大亲情管理理念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上无法实现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用不了多久,一个新来的大学生便会从开始的反感、抵制,到认同、接受,并最终积极参与其中。


  对此,潘旭东提醒,“传销,如同是毒品。千万不要对自己的抵抗力过于自信,更不能低估了传销组织的骗术和控制能力。一旦以身试法,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传销组织精心设计、步步连环的圈套,偏失了人生奋斗目标,踏上违法犯罪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