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传销组织公开化趋势值得警惕 |
作者:李光明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 点击数 123 更新时间:2012/6/20 23:10:07 文章录入:admin |
|
因遭到警方清查,怀疑是小区保安报案所致,80名传销组织人员公然殴打保安、围攻出警民警。目前,这19名涉嫌妨害民警依法执行公务的传销人员已被刑事拘留(6月18日法制网)。
长久以来,传销组织都处于一种“深潜”的状态,为逃避打击,以往传销组织多采用比较隐蔽的手段和渠道,这次公然聚集殴打保安、围攻民警,甚至出现合肥执法部门在突击检查某小区传销出租屋时,混居在出租屋内的传销人员手机通讯等都保持畅通,这与以往多是骗人、限制自由等方式已有很大不同。当前,传销组织由隐蔽走向半公开、公开现象值得警惕。
首先,从群体组织的心理活动层面上来看,“法不责众”的常态意识可能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成为传销人员聚集闹事的“心理挡箭牌”。传销组织素来讲求上下线的黏合,对每一位人员洗脑,灌输所谓的“组织的力量”。处于这种意识氛围中,传销人员可能认为群聚闹事不会殃及个人,在“人多胆子大”的心理促动下,最终以身试法。
另一方面,打击传销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也为这种传销组织聚集走向公开化埋下伏笔。根据《禁止传销条例》,传销参与者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然而,当前传销组织有着向小区等居民生活场所蔓延的态势,窝点小但众多,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打击难度进一步加大,不易一次性将上下线铲除殆尽。所以,不少小区传销窝点虽然被清查,但由于规模小、情节不重,往往是处罚了事,无法量刑惩处。这样一来,一些传销组织就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如同“野火烧不尽”的野草,呈现出组织行动猖獗的一面。
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传销组织手段、渠道变化加快为执法带来难题等客观因素固然是传销活动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能忽视的是,参与者的快富心理和投巧心态正是传销组织加以利用的一大软肋。有调查显示,当前传销组织参与者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甚至不少高校大学生也参与其中不能自拔。这些曾经的“天之骄子”误入传销组织的藩篱,任由快富心理腐化自我,成为传销体系中的一枚棋子。
根除传销体系的根茎并非一日之功。传销组织由隐蔽化走向公开化,这背后的深层次动因,值得执法者以及每一位公众反思。毕竟,传销活动所腐蚀的环境,也是我们每个人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而我们在端正个体心理、净化社会氛围过程中所做的一点一滴,都有可能成为遏制传销活动蔓延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