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缘何落入传销陷阱
“我的家庭情况很一般,刚认可这个行业时,我仿佛觉得找到了机会。当时被不断灌输思想:即便大学毕业,还要面临就业压力,即使找到工作,每个月一两千元钱的工资也不能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谈及接受并加入传销组织的初衷,来自农村的湖北某高校学生姜帅(化名)不无悔恨地说。
像姜帅一样,不少大学生因受一时蒙蔽误入传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误入传销窝点已经成为不争的社会现实。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成为传销组织“青睐”的发展对象?此类事件为何层出不穷?高校和社会应该如何防范大学生被传销组织吸引?如何从根本上击破传销组织的利益链?
“目前受到传销危害最大群体就是在校大学生。”中国反传销中心负责人贾国明告诉记者,“很多在校大学生会选择休学去做传销,但随着受害程度越来越深,最后他们会放弃自己的学业。从迷雾中清醒后,他们后悔不迭,但已耽误了学业,追悔莫及。传销危害极大,对个人来说,耽误了大学生的前程;对社会来说,流失了大量的人才。”
贾国明认为,这不仅有传销组织和大学生个人的因素,也有很大的社会因素。“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背景下,很多学生被迫选择了创业,而传销组织正是利用了大学生这一心理大做文章。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创业观念,再加上对金钱的渴望,会致使很多大学生误入歧途。”贾国明说。
“传销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很高,一般没有受到过相关培训的学生,很难分辨。为避免更多的学生误入传销,学校应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学生们做讲座,增强学生识别传销的能力。一旦误入传销窝点,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洗脑,能想办法机智逃生。”一直关注这一现象的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穆建刚分析说。
穆建刚对大学生提出的忠告是:一定不要想着“一夜暴富”、“平地生财”,不要让别人把自己的贪心给调动起来,“只要贪心一起,就很容易掉进传销组织精心编制的陷阱”。
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处处长梁兆光表示,之所以屡有大学生陷入传销陷阱,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太大引起的。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的大学毕业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根本无法淡定。
记者了解到,为预防大学生坠入类似传销组织的“就业陷阱”,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采取措施并及早预警。
兰州城市学院学生处处长高小飞介绍,每到毕业季,凡学生外出实习找工作,该校学生都必须到学校登记联系方式,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必须定期与外出学生保持联系,以便一旦失去联系,学校能及时采取措施。
西北师范大学从新生入学开始,便开展了一系列的个性化指导,旨在预警大学生陷入类似传销组织的“就业陷阱”。比如,在新生人手一册的指导手册里,会有现实中不良案例的警示。另外,西北师范大学还特别开展了针对有困难学生的关爱行动,帮助这些大学生摆脱困境。
为更有效地确保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兰州大学专门成立了学生安全教育中心。针对传销组织的隐蔽性和特殊性,兰州大学一直把防范传销的基本知识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同时在就业招聘环节,加强对各类招聘、就业信息的辨认和甄别,防止传销组织进入校园欺骗学生。
“从源头上说,传销组织像城市牛皮癣一样屡禁不止,说明社会综合治理的力度还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利益集团出于利益考量,打击传销组织不力,无法切断传销组织的源头。”梁兆光认为,社会应该“像铲除黄赌毒一样”下决心取缔非法的传销组织。
穆建刚也表示,社会应该加强对传销活动的打击力度,才能防患于未然,“很多地方对本地传销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客观上纵容了传销活动的发展,使得很多受害者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