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索赔150份“农户”发展了200多名下线微商,“涉嫌传销”?
4月23日晚上,购买150份熟肉后10倍索赔的邵某联系封面新闻记者,称掌握了新的证据,指控销售者王云(化名)并非媒体上哭诉的“普通农民”,其背后有注册资金为100万的食品公司,并发展了200多名下线微商,“涉嫌传销”。
邵某认为自己是“懂法的消费者”,他称,媒体报道他承认是职业打假人的说法为不实信息。他说去年对小超市、小卖部的19次起诉只成功拿到赔偿款1万余元,刨除维权成本没赚到多少钱,目前已正式向法院提交了王云名誉侵权的起诉书。
邵某承认起诉前知道王云被打假过,购买150份“问题产品”后未向王云交涉,也未向监管部门投诉,“当时打听之前的案例,知道她的为人,就直接起诉了。”
邵某承认之前隐瞒真实身份,用吴姓律师名义联系封面新闻记者是故意而为,希望引起媒体兴趣,“一些发布不实信息的媒体,我会考虑起诉。”
王云接受媒体采访
邵某承认起诉前知道“农户”曾被成功打假
指控对方“涉嫌传销”
邵某称,他去年7月份购买150份熟肉之前并不认识王云,也不知道王云生产的产品情况。他称,是自己的朋友在她家买过产品,推荐给他后,他直接下单买了150份。
“她却说我之前买3份,后来一次性买150份是为了索赔。微信账号信息可以交给有关部门查,看前边那个下单的人是不是我。”
邵某承认在起诉前,从未找王云交涉产品问题,也未向监管部门投诉。
有网友质疑,一般消费者并不会对收货过程全程拍摄,并且发现产品有包装问题会先联系商家交涉,或者向监管部门投诉,而邵某大批量购买后直接起诉,索赔意图明显。
邵某解释称,这是因为起诉前就知道王云的为人,他是随机拍摄的收货过程;他在下单之前听朋友说起,某服务区销售员销售忠县的产品时被打假了,当时不知道是王云的产品。买了王云的产品发行有包装问题,再去打听销售员被打假的事,才发现服务区那个案子也是王云的产品。
“当时听朋友说王云跟打假人卖惨求饶,最后把销售员推出来背锅,自己什么责任都没承担。我知道找她交涉没有用。我看不过这种自己挣钱,出了事卖惨甩锅的做法。”
邵某说,王云在来年前采访中自称有百余人的微商团队,现在加入会员群要预存188元,王云以预付方式收款发展下线销售“三无产品”,“涉嫌传销”。“我还查到她曾经与人合资注册了一个注册资金100万元的农产品公司,其中一家投资商名下的其他公司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这样频繁注册公司,是不是为了偷税漏税?”
邵某说,百余人销售、年销售50万元,“这样的产量仅凭一家三口累到死都生产不出来”。
邵某说,他认为王云一方是规模化企业,却把老奶奶拉到镜头前痛哭吸引粉丝,如果涨到百万粉丝,每人购买一份就是巨款。“有网友认为10倍索赔太高,她如果一开始承认错误跟我好好说,我肯定会考虑她们创业困难,会少要点。”
王云接受媒体采访
邵某称19项起诉仅索赔成功1万元
自称维权不分大小
邵某说,两天之前已正式网上向法院提交了名誉侵权起诉,大概三个工作日就能收到回复。他承认最初以代理律师名义联系封面新闻记者时,隐瞒真实身份是担心媒体对他不感兴趣,目前有多家媒体私自以“职业打假人”身份称呼他,对事件报道不实,他将搜集证据起诉媒体。
邵某介绍,他目前没有长期固定的工作,同时在兼职送外卖和打假。他是通过网络自学相关法律,从去年开始打假,在重庆至少针对小超市、小卖部发起了19次起诉。
“有些小超市一次性被起诉好几项,比如黄豆、绿豆、方便面过期等一些问题。都是我日常出去旅游消费的时候发现的,不是特意去找茬。这么多问题说明超市老板的管理有问题啊。”邵某并不认为自己的起诉行为,是故意针对小经营者,他说其中有两家注册为小超市的对象,实际经营场地不亚于大型超市,这些小超市顾客群体大影响面广,自己作为“懂法的消费者在做正义的事情”。邵某称不记得一共打假过多少对象,也没统计过成功率,上述19项起诉一共成功拿到索赔款“一万出头”,刨除维权成本并没挣到多少钱。他认为维权不分大小,他起诉的部分小超市经营面积堪比大超市,和王云的土特产经营部都是“大牌”。
封面新闻记者在中国文书裁判网看到,邵某曾以一份4.5元的散装排骨面过期9天为由起诉,索赔1000元。最终法院判定退还货款,驳回索赔要求。
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其中一名被起诉者徐先生,他是一家超市老板。徐先生表示曾因食品过期问题被邵某索赔1000元,开庭调解后赔偿了600元。徐先生说,当时的监控已经被覆盖,他不清楚这件商品为何过了期还在货架上,他不想让打假者轻易拿到索赔,就耗到了开庭。
邵某提到的那名服务区销售员,则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她当时以12元每瓶价格从王云那里买进40瓶甜面酱,没交过加盟费、会员费。打假人从服务区货架买走30瓶甜面酱,以包装信息缺失为由起诉索赔1万元,自己赔了5000元,她因为压力大还不幸流产了。她说,当时未向王云支付过会员费、加盟费等额外费用。
王云制作的产品
被索赔“农户”回应:
两年前被索赔曾5000元私了 不怕被全国打假人盯上
封面新闻记者在忠县当地媒体的报道上看到,王云的土特产经营部曾多次被报道过。
2020年至2021年的几次报道中写道:来自全国的60多个代理商把王云的土特产推向全国各地;她还为6个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多的时候会有10多人,工资50元每天;拥有百余人的微商团队,年销售10余吨50余万元,利润25万余元,通过务工、收购农产品等方式,带动了20余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对于“规模化生产公司” 和“涉嫌传销”的质疑,王云称返乡创业都想把生意做大,确实有一个会员群,以预存方式获得优惠资格,相互之间并无经销、代理合同,没有像正规的代理或者加盟一样约定,必须购买多少货或者提供多少利润,相互之间没有组织关系。
至于偷税漏税质疑,王云表示这些公司是创业过程中注册,实际上一天都没经营过,其中一家2021年3月注销了。网上所有的销售记录都可以调阅,收到的货款一部分到了土特产经营部对公账户,一部分到我个人账户,如果怀疑她偷税漏税,她会“欢迎税务部门来查”。
“服务区那个销售员的案子,确实是我们工作失误,没有标注生产日期,那个销售员赔了5000元,我自己赔了5000元。”王云说,粉蒸肉的案子开庭前,邵某的律师建议她私了但被她拒绝。她认为之前曾私了过一次,打假者除了她还会盯上更多的创业者,她“不甘心妥协”。
“这次事情闹大了,估计我会被全国的打假人盯上,不管再难我会坚持到底。”王云说,重庆中院曾到她家工作指导,目前她正在准备积极应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