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工商局针对传销活动新动向完善打防机制继续保持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高压态势
3月30日,通辽市工商局端掉了一个具有新特征传销组织。在公安人员的配合下,成功抓获了该组织在通辽地区的最高级别头目及直接经理级下线2人、讲师1人,上述四人被移送公安机关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罪”刑事拘留。
该传销组织反映出近期传销活动的三个新特征:
一是使用新手段混淆传销概念,提高欺骗性。该组织头目王某对外以“康正公司”的名义,以高薪招工或高回报入股作为诱饵,吸纳70余人参加其传销活动,并且其内部已经形成较严密的财务管理和人员组织制度。在传销活动中,不再出现赤裸的传销内容宣传,转而通过安排上级经理对“新朋友”进行全程“创业”辅导、专职的“讲师”进行“成功学”等洗脑培训,以使刚入门的“新朋友”尽快掌握发展下线的“技巧”。
二是采用更隐蔽的形式,逃避打击。该组织远离大型城市,并利用执法部门缺乏省际沟通机制的情况,选择在省际交界的中小城市间多次转移,以逃避打击。通辽市工商局查处的这个传销组织就是刚刚从辽宁省丹东等地转移到通辽市的。在通辽市市内的授课地点也不完全固定,科尔沁区分局的执法人员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排查后,才掌握其活动规律,摸清了其在不同地点租用的3个上课地点和7处宿舍。在培训时,他们还安排了专人在周围监视,发现工商、公安机关人员或车辆马上分散转移。对于长期没有“业绩”的“老朋友”还有“除网”机制,防止其影响其他人员危及整个组织安全。
三是转变发展对象及渠道,并利用网络进行传销。由于反传销知识的普及,从熟人中发展传销下线的难度加大,传销组织开始利用介绍工作,网络聊天约见等新方式发展下线,形成了针对“陌生人”的传销方式和吸纳方法。这起传销案中,执法人员在检查传销头目的住所时,发现了许多通讯录和无记名预付费手机卡,其中记录了大量QQ号等网络联系方式。执法人员通过现场寻问受骗者得知,他们中有二成左右是通过网络聊天认识上线的。该组织的社会危害性还体现在,其利用介绍工作、宣传“一夜暴富”创业等方式吸纳有意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参加传销。该传销组织已经在多地经营3年左右,成员主要来自甘肃、河南、四川等地,并且多为20岁左右的农村轻壮年,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热情和秩序。
由于通辽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各种形式的传销活动又死灰复燃。针对这一问题,通辽市工商局打防并举,一直保持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的高压态势,在“政府牵头,公安、工商为主,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配合”的打击传销工作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创新开展“无传销社区(村)活动”。通过主动与政府联系,将打击传销工作纳入到街道社区的社会综合治理内容,,明确了打传信息联络人,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两委”和基层工商所、派出所“两所”等基层组织对当地情况熟悉的优势,建立了常住人员基本情况登记、外来暂住人员登记等防范制度,已在11个街道建立了组织机构,在53个社区建立了联络点,形成了及时发现报告和准确定位控制的全面防控的打传机制。
二是大力推进打传监管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通辽市工商局依托12315综合执法平台,大力推进全市传销案件、传销违法人员信息的采集和汇总分析工作,积累了大量打传监管基层信息,实现了对传销活动和传销违法人员的精确打击。
三是增强了打击传销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全市范围内连续三年开展多种形式的“打击传销宣传月”宣传活动,印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继续深入开展“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的“五进”活动,营造了全社会打击和防范传销的巨大声势和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