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揭露传销内幕:告诉你传销是如何洗脑的
近段时间来,广西各地工商、公安加大传销的打击力度,传销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那些被解救的人,仍然像着魔一般,继续从事传销活动。传销究竟用了什么样的“洗脑术”,让受害人如此痴迷?笔者经过对传销活动多方面的了解,将其骗人招数披露如下:
一、传销组织盗用“国家”名义,给自己披上了一件神圣的外衣。传销者将自己描绘成“一支秘密的经济建设大军”,是国家派来该地发展经济的“先头部队”,他们负责在这里甄选合适的人员,建立起强大的“营销”网络。还将相关的国家政策断章取义、胡编乱造,甚至伪造政府文件,增加传销理论的可信度。比如,国家关于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宏观调控和金融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文件,都被解释为他们的保护伞——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把外地人号召到广西来,用他们带来的钱,从事资本运作,投资各种项目,建设广西,又通过他们的消费,拉动本地经济发展等。传销组织者的巧舌如簧,让当局者真假难辨。
二、传销组织者杜撰出很多神奇的隐喻故事,让人感觉神秘莫测。比如,将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解释为暗含国家表面打击、暗地里扶持传销。甚至将一些党政机关门口的假山、花草都描绘成含有丰富的寓意——“五棵盆景树剪成三层的造型,寓意着资本运作是按照五级三阶制来操作的。”让人听了觉得神乎其神,认为这个行业真像他们所说的“是国家在试点、暗地里发展的行业”。
三、面对政府的打击,传销组织者颠倒黑白,解释得天花乱坠。称“媒体上那些负面消息都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以限制本行业的发展。如果该行业发展得太快,将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国家陷于瘫痪。此外,是为了骗过外国,秘密搭建我国的‘直销网络’,以先进的‘无店铺经营’取代成本高昂的传统零售业,抵御安利等国外大型直销公司的冲击。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培养从业者坚定的意志,限制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来。”甚至称央视关于打击传销、给传销头目判刑定罪的报道“是假新闻,是宣传部在‘中央监管小组’的领导下找演员演的。目的还是行业的健康发展,控制从业人数的增长速度。人来的太多了难以管理。”
四、传销组织者通过精心策划,让被骗者一步步落入传销圈套。新人一到,传销组织者就会根据他的自身特点和反应作出一系列的安排:见什么人、讲解哪方面的内容,再用何种场面刺激让其消除顾虑下定决心。讲解者都是一些心思缜密、深谙心理战术且能言善辩的人,他们会极力鼓吹高昂的利润,激发起每个人心中的发财梦,简化发展的过程,编造一些生动但无法考证的传奇人物事迹,并通过1992年的改革开放等实例强调“机不可失”,安排一些气氛狂热的“成功人士庆祝会”,让新入局者失去理智的判断。
五、封闭信息传递方式,使传销理论得以灌输到每个入局者脑中。俗话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传销组织正是通过每天的洗脑课反复灌输、互相串门分享、交流,以及时时穿插的小故事和游戏,让传销理论无孔不入,不断强化,使新入局者除了接受他们提供的信息外,大脑根本无法再进行独立的思考而慢慢被同化。
如果有人提出什么疑问,要去上网、查资料,传销组织便会安排专门人员解答,并反复灌输 “你想的问题,别人十几年前就想过了!这个行业目前有从业者几百万,难道你比所有人都聪明?” 如此这般麻痹人的思想。
六、传销组织的人员构成,降低了新入局者的警觉性。传销以“拉人头”的方式发展下线,每个人拉来的,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甚至有整个家族都加入其中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新入局者的疑虑,认为自己的亲人、好友不可能害自己。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很多人在知道被骗后也因不忍心将自己的亲人送进监狱而放弃了报案。而那些做到一定级别的先入局者,即使了解真相,也由于自己“骗了朋友、骗了亲人”而骑虎难下。与其众叛亲离,还不如“放手一搏,拿到钱就走”。于是,硬着头皮继续骗,走上一条不归路。
七、极具感染力的内部氛围,增加了传销组织的迷惑性。新型的传销组织早已摒弃了关黑屋子等限制人身自由的旧模式,反而对刚被骗者,给予无微不至的“人性化”关心和照顾,经常组织诸如演讲、分享交流会、互动游戏等活动,营造出看似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让人觉得这个组织“非常的健康、团结,能学到很多东西,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很难将其与罪恶的传销联系起来,因而打消了对其合法性的质疑。
正是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编造出来的谎言,让失去其他信息来源的入局者很快落入圈套,即使是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三高”人群,在反复的信息轰炸和狂热的场面感染下,也难以招架。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所有的活动传销组织者都是通过口口相传,不会留下一张字据,给打击传销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