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传销咨询救助平台,求助电话:17392274471

合肥摧毁特大传销组织 头目竟系高材生与农民(2)

中国反传销网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佚名 2014年08月01日 总浏览数: 我要评论(0)

 

  受害者“变脸”传销骨干

 

  “与以往我们所破获的传销案件有显著区别的是,该传销团伙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化的特点,这一新趋势,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经开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潘旭东向记者介绍。

  
  嫌疑人杨某,1986年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市一个普通家庭。2009年,毕业于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的他留在北京,和大学时认识的女友贺某某一起从事房产销售工作,月薪上万。但杨某原本正常的生活轨迹却在2011年彻底改变。偶然一次机会,他结识了传销人员左某某。当年12月,经左某某介绍,杨某来到合肥“参观”并第一次接触到了“连锁经营”。四五天后,杨某经受不住高回报利益的诱惑,毅然决然辞掉工作,和女友一同加入了黄某领导的传销组织。


  “在传销里,要赚钱,就要达到一定的级别,就要发展自己的下线。”杨某称,为了晋级,他开始发展自己的亲属和同学。随着手下的下线越来越多,杨某如愿以偿达到“老总”级别。但“上线”却告诉他,“老总”每个月可以拿到6位数的奖金其实是骗人的,同样是要通过不断发展下线从中抽成才能获利。


  那一刻,杨某某终于认识到,妄图通过传销发财致富其实是弥天大谎。但已陷入泥潭的他根本不愿下“贼船”。为了收回“投资”,杨某变本加厉的疯狂发展下线,直至被警方抓获,杨某不仅没能实现自己的发财梦,反而欠了亲戚朋友二十多万元的债务。


  与杨某的经历如出一辙,该团伙中来自河北石家庄市的赵某某,今年30岁,自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某酒店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012年,在朋友的怂恿下,赵某某直奔合肥参加了传销组织。为了尽快“上总”,他还不惜借款帮助自己的下线购买份额。而据其称,该团伙中像他这样帮别人购买份额的不在少数,部分成员甚至贷款“投资”。


  大学生为何屡陷泥潭


  杨某、赵某某的经历不是个案,警方破获该传销团伙后抓获的18名“老总”中有6人是大学毕业生,这些年轻人抱着这种“一夜暴富”的心态,从传销的受害者最终沦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骨干,由于他们大多在形象、口才方面比较出色,对新加入的传销人员起了不少误导作用。


  其实,大学生涉入传销案件,早已不是什么新闻。2003年9月,广西查获一传销窝点,涉案人员500多人,其中90%是大学生;半年之后,湖北、河南、陕西等10多个省份的2000多名大学生在重庆“欧曼丽”传销案件中受骗;2010年8月,南京市查获一起在校大学生传销案,案件涉及33所高校的834名在校大学生;今年7月,西安警方抓获418名传销人员,大学生占四成……难道这些大学生就不知道传销的实质与危害吗?肯定不是。那到底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陷入传销陷阱呢?


  “这些年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只要有就业‘机会’,难免急于去尝试。”潘旭东分析认为,现如今的传销组织根据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将其纳入猎物范围,打着找工作、做生意的旗号,利用大学生严重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以校友、朋友、亲属的身份取得大学生的信任骗其来到传销窝点,而后对其灌输“不劳而获”、“一劳永逸”等所谓的“连锁经营理念”,以此迎合大学生急于“创业”和摆脱经济困境的心理。


  而在洗脑过程中,传销者也不时会加大亲情管理理念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上无法实现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用不了多久,一个新来的大学生便会从开始的反感、抵制,到认同、接受,并最终积极参与其中。


  对此,潘旭东提醒,“传销,如同是毒品。千万不要对自己的抵抗力过于自信,更不能低估了传销组织的骗术和控制能力。一旦以身试法,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传销组织精心设计、步步连环的圈套,偏失了人生奋斗目标,踏上违法犯罪之路。”

 

  

反传销救助热线:

电话:17392274471

微信在线咨询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加入
    反传销网反传销一哥CCTV视频搜索反传销老样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