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亲历者披露洗脑剧本 有大学毕业生执迷到狂热(2)
见我听着不感兴趣,同事的女友建议我们去酒吧放松一下。在一个酒吧,我们“偶遇”了另一个“朋友”,此人自称是从英国留学归来,开始大谈生活品味,介绍北海如何气候舒适、生活小资,目的就是想让我留下来。
从酒吧出来,我们回到同事女友的出租屋。刚聊了没几句,又有一位“朋友”上门“拜访”。这名男子看上去四十岁左右,江浙口音,自称曾经是人力资源高管,如今在北海创业。他跟我聊现代企业中人的机械性和可替代性,打工是没有前途的。他在北海“创业”,现在已经介绍600人成为会员,准备去国外买黄金。
这名男子介绍完“成功经验”后,同事的女友又带我去拜访一位经济学教授。这位“教授”大谈资本运作的原理等内容。此时,我已经厌倦不想再听下去了。见我不耐烦,同事说,如果不听的话,朋友关系到此为止。
当时,我幼稚地认为,同事和他的女友也是受害者,所以,我说服自己听下去,下一步提醒他们远离这些传销人员。
疯狂
在北海待了3天,我对几个情景印象深刻:传销分子利用别墅楼盘、地标景观、书店、租车、包车,甚至于一草一木,对入局者进行诱导。其中,利用城市景观进行宣传暗示最令我惊讶。
同事的女友带我们到中心区的广场,指着每一处景观、旗帜、树木、雕塑、舞台生生造出一套无异于迷信的理论,说这些都是国家给他们的暗示,要让他们在这里秘密搞资本运作,建设北部湾。
城市建设、治安环境作为北海地区发展的成就,也被传销组织成员利用。传销人员先天花乱坠地介绍北海及北部湾的发展前景,其中总拿深圳做对比,极力说明北海和当年的深圳一样,既要拉拢人才和资金,又要避免狂轰滥炸式的宣传,避免大量外来者或资金涌入,丧失投资先机,先入场者一本万利,并说传销组织收集的钱会转到一个公共账户,用于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我问同事的女友:那些赚够1040万元的人拿这笔钱在北海置办了什么产业吗?她一个也说不出来。
在一家书店,我看到令人震惊的场景,一群人挤在一处角落,书摊上摆着的全是所谓民间资本运作或者消费投资的书籍,大部分书籍在其他城市的书店都闻所未闻。这些人不光看书,还互相介绍经验,寻找“线索”。一名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近乎狂热地搜索着组织给他们指示的“线索”,并坚信这是国家给传销组织留下的资本运作暗号。
在这几天,我甚至在海滩遭遇美女传销人员的搭讪。当时,一些人在海滩搞素质拓展类的活动,大家互相都不认识,但是好得跟亲人似的。我观察到,海滩上的人都有着一种奇妙的友善,但同事及其女友说我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生活太久了,习惯了冷漠的人际氛围,来这里反而不习惯了。我一笑了之,没说什么。后来,一群玩丢手绢游戏的年轻队伍拉我们入伙,我执意不参加。我在旁边看着他们玩,这时候有美女过来搭讪,先是闲聊,接着就说到了他们的行业,说服我加入其中。
考察
在北海的最后一天,我很不情愿地被同事及其女友拉着参加了一个“考察团”。
“考察”的第一站是防城港,导游自称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一副好嗓子,又说又唱。我一路跟着他们在市政府门口的各种景观前听着煞有其事的讲解。一块石碑、一幅照片、一处雕塑,甚至是一条石阶,他们都能解读出传销的暗号。他们将“3、7、29、600”这些所谓的幸运数字解释为:政府鼓励个人招商,来北部湾考察至少7天,最终每个人成功带来3个人,然后继续协助发展下线,最终在下线达到600人时,可以拿到290万元的奖金。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会对你提及“传销”,只跟你讲“代码”“暗号”,然后把这些“代码”“暗号”附会到各种景观上。比如,石碑上有4个洞,是指“一带三”的运作模式;水里有3个雕塑,也是这个意思;照片里有7个人,代表要来考察7天才能看懂这里发生的一切。不过,自始至终,我都没听导游提到29和600这两个数字从哪里看出来的。
之后,我们又去看了楼盘和与越南接壤的东兴市。这些地方的“考察”,也就是让你走走逛逛,看看这个地方建设得多完善、地理位置多么好、未来前景多诱人,让人产生幻觉,觉得进入这个行业后分分钟就可以登上人生巅峰。当然,他们始终都没有解释进入这个行业与这个地区发展的必然联系,只是通过层层包裹,最后套上国家政策的“黄金甲”,就成了“1040工程”。
“考察”路上,几名导游轮番登场洗脑,尤其是1名看上去像小老板的人开动员大会,大讲资本运作,把传销吹得天花乱坠,把反对传销的人骂得死去活来。
到了此时,我实在忍无可忍。我发现,同事及其女友并不需要我提醒远离传销,他们就是骗我来参加传销的。
“考察团”回到北海,一下车,我转身就打车去了车站。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几天的经历,可以完整梳理出传销套路:老人接待新人必须好吃好喝,进行情感绑架,迫使新人耐心走完整个“营销流程”;接着就是探点,因为整个城市的建设就是他们所谓资本运作的投资对象,所以必须让新人对“项目”有所了解;在勾起新人的好奇心后,就开始安排各种“拜访”和“考察团”。
在这一连串的设计安排下,如果脑子稍微糊涂一下,后果不堪设想。时隔一年,我希望能够借自己的经历警示更多的人。